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亲属特权与“亲亲相隐”之比较

作 者: 张晓冉
导 师: 黄国桥
学 校: 云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容隐制度 亲属特权 亲亲相隐 法理学分析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亲亲相隐”作为儒家经典思想观念之一,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社会中,一直作为一项处理刑狱案件的基本指导原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亲亲相隐制度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自汉以来,直至明清,终封建之世,亲亲相隐制度伴随着封建社会,历经荣辱兴衰,走过沧桑的两千年。新中国建立后,它被当作“封建遗毒”而从刑法中彻底清除,终成历史遗迹。西方容隐制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萌芽,到古罗马时期有了诸如不得令亲属间相互作证,家长或父亲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法的子女等的规定,容隐思想一直延续到现。英美法系国家出于对一些重要的社会关系的保护的考虑,在制定法、判例法中都赋予了某些知晓案情的人以拒绝作证的权利,从而确立了保密特权原则。这与我国自汉代开始确立的“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存在着某种暗合。纵横比较之下,我国的证据立法中确立证言特免权制度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亲亲相隐制度源于中国,惠及日、韩,远至欧美,是中华法系的成果和精神之一,可见其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在当代,西方现代社会亲属拒证制度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却没有关于亲属拒绝作证权的规定,而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的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已经消失了踪影。传统绝不意味着腐朽、保守;民族性也绝不是劣根性,传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完全铲除绝非理性的对待;失去传统就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就失去了前进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法以情为核心,情法结合未尝不是一条探索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因为只有当法顺人情,法律的裁判才能使人心服口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在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这样一种体现人性关怀的制度在中国现代法律体系中应该得到重新建立。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原则与近现代一些国家亲属权利确认的容隐制度,探析“亲亲相隐”这一古代传统如何在我国进行现代转化。情理是法的生命,法合乎情理则兴,法悖于情理则亡。因此,对于合情合理的“亲亲相隐”制度,在当下中国建设法治的和谐社会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在未来立法中,我们的立法者应对亲亲相隐这一传统原则予以必要的关注和理性的审视,特别是在未来的诉讼证据立法时,应为这一原则留有一席之地,根据这一原则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亲属间的作证豁免制度。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2
第二章 基于亲情的传统伦理立法——“亲亲相隐”  12-16
  第一节 古代“亲亲相隐”原则的起源  12-13
  第二节 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制度得以确立并完善  13-14
  第三节 “亲亲相隐”自唐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14-16
第三章 近现代各国的容隐制度——对亲属特权的确认  16-22
  第一节 中华法系圈内“亲亲相隐”的传统  16-17
    一、韩国刑法  16
    二、日本刑法、刑诉法和民法  16-17
    三、我国台湾地区刑法  17
    四、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刑法  17
  第二节 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对“亲亲相隐”的确认  17-19
    一、法国刑法、刑诉法和民法  17-18
    二、德国刑法和刑诉法  18-19
    三、意大利刑法和刑诉法  19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对“亲亲相隐”的认可  19-22
    一、英美刑法  20
    二、英美刑诉法  20-22
第四章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与近现代各国对亲属权利确认之比较  22-28
  第一节 古代“亲亲相隐”与近现代各国对亲属权利确认之共性  22-25
    一、对亲情的正视与宽容  22-23
    二、法律与亲情冲突的妥协  23-24
    三、家庭是一个整体  24-25
  第二节 古代“亲亲相隐”与近现代各国对亲属权利确认之差异  25-28
    一、等级制与平等主体不同  25-26
    二、伦理道德与基本权利不同  26-28
第五章 法理学角度对中国古代“亲亲相隐”可取性之探析  28-35
  第一节 法律现代化之“亲亲相隐”传统的断裂及其原因  28-31
    一、制度缺失  28-30
    二、原因分析  30-31
  第二节 亲亲相隐原则的法理探析  31-35
    一、从历史制度的角度看亲亲相隐价值的取舍  31-32
    二、亲亲相隐的现代价值体现  32-35
第六章 结论  35-43
  第一节 “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  35-39
  第二节 “亲亲相隐”制度的现代转化  39-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47

相似论文

  1. 情理与法理:当代中国容隐制度法律定位探析,D924
  2.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之重构,D909.2
  3. 刑事法治中的亲属拒证权研究,D925.2
  4.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立法思考,D929
  5. 重构我国刑事法律中的亲属容隐制度,D925.2
  6. 连累犯的刑法解构,D924.1
  7. 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925.2
  8. 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929
  9. 亲亲相隐制度变迁史研究,D925.2
  10. 论刑事领域中的容隐制度,D925.2
  11. 论“亲亲相隐”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D924
  12. 我国刑事法律中容隐制度的构建,D925.2
  13. 论亲属容隐制度之现代化构建,D925.2
  14. 论容隐制度,D924.1
  15. 亲属拒证特权研究,D925.2
  16. “亲亲相隐”法律制度的生命力考察,D929
  17. 亲属间包庇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D924
  18. 亲属作证特免权研究,D925.2
  19. 亲亲相隐与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D914
  20. 拒绝作证权的历史、现状与重构,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