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准定语+N+V得R”句式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作 者: 吴怀成
导 师: 吴为善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准定语 特殊句式 产生机制 产生动因 理据性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句式“准定语+N+V得R”句式,如“他的篮球打得好”和“他的老师当得好”。本文在对该句式特征考察基础上,探讨该句式产生的机制和动因,并且进一步论证该句式作为特殊句式存在的理据性。首先,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方法,对这类句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揭示了该句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整体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该句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看,主语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从静态角度来看,它是一个表示领属关系的名词性偏正短语,但是在入句以后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由“的”字连接的施事和受事的关系;进入该句式的N和V根据语义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另外,该句式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句式意义,即表示“某人做某事做得怎么样”。其次,本文对“准定语+N+V得R”句式的产生机制和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句式的产生机制是动词短语的名词化和同义替代,然后由领格引出施事标记后面的成分是名词化了的成分。也可以说是由于普通主谓补句式的强大类推作用而形成的。该句式产生的动因是人类语言对无标记化的追求。无标记化有两个策略:结构简化和自然匹配。本文认为“自然匹配”这一无标化策略对动词拷贝句式向“准定语+N+V得R”句式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本文对“准定语+N+V得R”句式与动词拷贝句式和普通的主谓补句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认为“准定语+N+V得R”句式在语义、形式上是对以上两种句式或结构的承继。由于该句式具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句式意义和语用功能,在语言系统中具有无法被其他句式所替代的作用,因此应该属于一种独立的句式。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4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8 1.2 研究现状 8-11 1.2.1 “准定语+N+V 得 R”句式的特点研究 8-9 1.2.2 “准定语+N+V 得 R”句式产生机制的研究 9-11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11-12 1.4 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12 1.5 本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2-13 1.6 本文的语料来源 13-14 第二章“准定语+N+V 得R”句式考察 14-28 2.1 引言 14 2.2 准定语的性质 14-16 2.2.1 准定语的组成 14-15 2.2.2 准定语中“指人的代词或名词”的句法语义矛盾 15 2.2.3 “的”字的性质 15-16 2.3 名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16-19 2.3.1 名词的句法特征 16 2.3.2 名词的语义角色 16-17 2.3.3 名词的语义类别 17-19 2.3.4 名词的语义特征 19 2.4 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19-21 2.4.1 动词的句法特征 19-20 2.4.2 动词的语义类别 20-21 2.5 补语的特征 21-24 2.5.1 补语的类别 21-23 2.5.2 补语的语义指向 23 2.5.3 补语的语义特征 23-24 2.6 “准定语+N+V 得R”句式的整体特征 24-26 2.6.1 “准定语+N+V 得 R”句式的句法特征 24 2.6.2 “准定语+N+V 得 R”句式的句式意义 24-25 2.6.3 “准定语+N+V 得 R”句式的语用功能 25 2.6.4 “准定语+N+V 得 R”句式的其他特征 25-26 2.7 小结 26-28 第三章 “准定语+N+V 得 R”句式的产生机制与动因 28-42 3.1 引言 28-29 3.2 “准定语+N+V 得R”句式的产生机制 29-37 3.2.1 同义替代 30-34 3.2.2 名词化 34-37 3.3 “准定语+N+V 得R”句式产生的动因 37-41 3.3.1 理论前提 37-40 3.3.2 “准定语+N+V 得 R”句式产生动因的无标化解释 40-41 3.4 小结 41-42 第四章“准定语+N+V 得R”句式存在的理据性 42-56 4.1 引言 42 4.2 动词拷贝句式与准定语句式之间的异同 42-49 4.2.1 动词拷贝句式的特征 43 4.2.2 准定语句式的特征 43-46 4.2.3 两种句式之间的转换条件 46-48 4.2.4 小结 48-49 4.3 准定语句式与普通主谓补句式的差别 49-51 4.3.1 定语的性质不同 49 4.3.2 准定语句式和普通主谓补句式在变换形式上的不同 49-50 4.3.3 准定语句式和普通主谓补句式中谓语动词的不同 50-51 4.3.4 小结 51 4.4 准定语句式存在的理据性 51-52 4.5 准定语句式的语义限制 52-55 4.5.1 准定语句式组成成分的语义限制 52-54 4.5.2 准定语句式本身的语义限制 54-55 4.6 小结 55-56 第五章 结语 56-58 5.1 结论 56 5.2 理论蕴含及意义 56 5.3 待解决的问题和启示 56-57 5.4 存在的问题 57-58 5.4.1 语言材料的搜集 57 5.4.2 研究方法的驾驭 57-58 参考文献 58-62 致谢 62-63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63
|
相似论文
- 职业女性服装符号消费行为研究,J523.5
- 《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与其对应繁体字理据性比较与分析,H124.2
- 俄语词汇理据性探讨,H35
- 英语言语幽默的关联理论视角研究,H315
- 水产品贮藏中生物胺的变化及组胺形成机制的研究,TS254.1
- 中国南方峰丛洼地坡面流产生机制,S157.1
- 汉代石狮艺术研究,J314.3
- “被XX”结构研究,H146
- 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H195
- 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研究,G206
- 中古汉语高频疑问代词多义性研究,H141
- 战时心理杀伤研究,E0-051
-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二级汉字理据性研究,H08
- 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H35
- 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195
-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G633.3
- 双重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说明文阅读中的研究,H319.3
- 现代汉语中含有准定语的“N1+的+N2”结构研究,H146
- 现代汉语“A得VP”格式研究,H146
- “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及其理据性探究,H146
-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特殊句式初探,H19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