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龟子绿僵菌种衣剂的研制

作 者: 杨震元
导 师: 李增智;黄勃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剂型 生物型种衣剂 生物测定 成膜剂 抗氧化剂 生长调节剂
分类号: S476.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活性成分,以玉米蛴螬为目标害虫,通过各种助剂的优化配伍,研制出金龟子绿僵菌的生物型种衣剂。用绿色荧光蛋白给金龟子绿僵菌标记,采用已研制的配方给玉米种子包衣,定期测定金龟子绿僵菌在玉米根际的定殖情况,评价了该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的潜力。并通过玉米田间试验,证明了该剂型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生物测定,比较了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五个菌株对暗黑鳃金龟的毒力。在浓度为1×107孢子/ml时,Bbr06、Bbr17、Ma09、Ma20、Ma55的侵染率分别为13.33%、22.22%、42.22%、68.89%、95.56%,其中以Ma55最高。当浓度为1×107、1×108、1×109孢子/ml时,其LT50分别为10.93、9.12、7.65d。在种衣剂剂型研究中,以Ma55为试验菌株,通过溶剂油、成膜剂抗氧化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分生孢子的长期相容性试验,得出最佳助剂。孢油比为0.2g /ml、0.1g /ml、0.05g /ml时,B油第90d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油(P<0.05);且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室温和25℃时的萌发率(P<0.05);同时,与4℃对照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得出B油为最佳油剂油。成膜剂JX各项物理指标都是最优的,种子出苗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成膜剂JX在三种浓度下(0.1%、0.5%、1%)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P<0.05)。在三种不同的浓度下(0.1mg/ml、0.2mg/ml、0.4mg/ml),TBHQ都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相容性试验中,当浓度为0.1mg/ml时,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P<0.05)。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中,在NAA的三种浓度下(1ppm、2ppm、3ppm),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6-BA(P<0.05)。从而得出最佳助剂为B溶剂油、JX、TBHQ、NAA。采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成膜剂、抗氧化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配比。通过对比实验,结合各助剂的特性得出金龟子绿僵菌种衣剂的配方为:B油剂油,孢油比为0.1g/ml,成膜剂为0.05%的JX,抗氧化剂为0.1mg/ml的TBHQ,植物生长调节剂为2ppm的NAA。在研究金龟子绿僵菌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试验中,利用草胺磷抗性基因bar为筛选标记,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载体pbarGPE1,得到了组成性表达载体pGPE-GFP,并转入金龟子绿僵菌Ma55,获成功表达。用含有gfp基因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配制种衣剂,并给玉米种子包衣。对玉米苗期根际定殖情况进行定期取样观测。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在根际土壤中被标记的绿僵菌的带菌量不仅最大,而且在播种后第10天数量达到最大,然后在第20~30d内数量即不再显著变动。相比之下,非根际土壤中的带菌量不仅极显著少于根际土壤,且随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在表层土中的带菌量很低,而且也随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这些证据表明,应用该种衣剂剂型,金龟子绿僵菌孢子在玉米根际有较高活力和定殖效果,从而为该生物型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的利用潜力提供了依据。分别以三种包衣浓度(1:10、1:25、1:50)对玉米做了田间试验,在播种后第10天统计其出苗率。出当包衣比例为1:25、1:50时,出苗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0天时,统计防虫效果。当包衣比例为1:10、1:25时,虫害苗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以1:25效果较好。这表明金龟子绿僵菌种衣剂对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具有良好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文献综述  10-20
  1.1 利用虫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  10-12
  1.2 真菌杀虫剂剂型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现状  12-14
  1.3 种衣剂的研究现状  14-16
  1.4 生物型种衣剂的研究  16-17
  1.5 金龟子绿僵菌的大量生产  17-18
  1.6 真菌制剂在环境中的监测  18-20
2 引言  20-22
3 材料与方法  22-37
  3.1 试验流程图  22
  3.2 生物测定  22-23
    3.2.1 供试昆虫  22
    3.2.2 供试菌株  22-23
    3.2.3 生物测定  23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3.3 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的制备  23-25
    3.3.1 菌株及培养基  23-24
    3.3.2 孢子粉制备  24
    3.3.3 初生产孢子粉质量指标测定  24-25
    3.3.4 孢子粉的干燥处理  25
  3.4 绿僵菌种衣剂助剂的筛选  25-27
    3.4.1 溶剂油的筛选及最佳孢油比  25
    3.4.2 成膜剂筛选及对出苗率的影响  25-26
    3.4.3 抗氧化剂的筛选  26-27
    3.4.4 植物生长调节剂筛选  27
  3.5 各种助剂优化配伍试验  27-31
    3.5.1 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  27-30
    3.5.2 数据处理  30-31
  3.6 GFP 基因标记法研究金龟子绿僵菌在根际的定殖情况  31-36
    3.6.1 材料  31
    3.6.2 主要的培养基  31-32
    3.6.3 主要的试剂  32
    3.6.4 pGPE-GFP 载体的构建  32-34
    3.6.5 原生质体转化Ma55  34
    3.6.6 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组的提取  34-35
    3.6.7 真菌转化子的PCR 初步筛选与验证  35-36
    3.6.8 真菌转化子的继代培养  36
    3.6.9 包衣玉米播种后不同部位土壤中金龟子绿僵菌数量的检测  36
    3.6.10 荧光检测  36
  3.7 金龟子绿僵菌种衣剂的田间试验  36-37
    3.7.1 供试材料  36
    3.7.2 试验设计  36-37
4 结果与分析  37-56
  4.1 生物测定分析  37-40
    4.1.1 不同菌株对蛴螬的致病力  37-38
    4.1.2 菌株Ma55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38
    4.1.3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38-40
  4.2 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的生产  40-41
  4.3 溶剂油相容性试验及其筛选  41-43
  4.4 成膜剂筛选试验  43-44
    4.4.1 成膜剂相容性筛选  43-44
    4.4.2 成膜剂物理性筛选  44
  4.5 抗氧化剂筛选试验  44-46
    4.5.1 抗氧化性筛选  44-45
    4.5.2 抗氧化剂相容性筛选  45-46
  4.6 植物生长调节剂筛选试验  46
  4.7 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数据处理  46-47
  4.8 最佳配比的相容性储存实验  47-48
  4.9 工艺流程  48-49
  4.10 产品规格和质量检验方法  49-51
    4.10.1 种衣剂的产品规格  49
    4.10.2 产品检测方法  49-51
  4.11 金龟子绿僵菌在玉米根际的定殖情况  51-54
    4.11.1 GFP 组成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酶切验证  51-52
    4.11.2 转化子继代培养的PCR 验证  52-53
    4.11.3 金龟子绿僵菌Ma55 在玉米根际的定殖情况  53-54
  4.12 玉米的田间试验  54-56
    4.12.1 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54
    4.12.2 种衣剂的防虫效果  54-56
5 讨论  56-58
  5.1 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剂型优化配伍  56
  5.2 金龟子绿僵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情况  56
  5.3 金龟子绿僵菌种衣剂的田间试验  56-58
6 结论  58-59
  6.1 金龟子绿僵菌种衣剂研制  58
  6.2 MA55 在玉米根际的定殖  58
  6.3 种衣剂应用玉米的田间试验  58-59
参考文献  59-66
致谢  66-67
作者简介  6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7

相似论文

  1. 调环酸钙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合成,TQ452
  2.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Ac重组蛋白及土曲霉PNR2发酵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S476.1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12.1
  4. 天然抗氧化剂和可食性膜对腌腊肉制品抗氧化效果的研究,TS251.6
  5. 水直播稻田除草剂配方及54%杀草丹·吡嘧磺隆油悬浮剂的研究,S451.21
  6.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赤拟谷盗幼虫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S482.3
  7. 抗氧化剂对黄羽肉鸡抗氧化力和免疫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8. 本地红树林促生菌(溶P菌和固N菌)的分离及剂型研制,S718.8
  9. 小麦对氧乐果和1,2,4-三氯苯响应的生物学机理,S512.1
  10. 三种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及其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研究,R783.1
  11.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S482.292
  12. 普城沙雷氏菌Z10发酵工艺、防病效果及种衣剂研究,S482.2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的合成工艺及其新剂型WDG的研究,S482.8
  14. 一种新型辅酶Q10脂质载体系统在抗皮肤老化方面的研究,R758.1
  1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S565.1
  16. 黄连阿胶汤化裁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剂型优化及疗效机理研究,R285
  17. 桃核承气汤化裁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剂型优化及疗效机理研究,R285.5
  18. 纳米阿魏酸抗氧化研究及水溶性荧光探针的合成,R284
  19.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剂型优化和疗效机理研究,R285
  20. 高山倭蛙皮肤新型多功能抗菌肽的基因克隆、鉴定与功能分析,Q78
  21. 提高核壳ACR乳液接枝效率的新方法—引发剂型单体,TQ316.33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微生物病源的利用 > 昆虫真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