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作 者: 张朝乐门
导 师: 苏德
学 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蒙古族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特色发展 民族性 多元性
分类号: G7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蒙古民族高等教育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建国后,蒙古民族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蒙古族现代化发展做出显著贡献。近几年,蒙古族高等教育内部出现众多问题,忽视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尤为显著。本论文在回顾蒙古民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基础上,描述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特征。通过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印证上述二重性特征理论,总结蒙古民族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为促进其特色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文化唯物论的主客位研究等方法。论文最终构建出,理论探索与现实问题探讨密切联系;宏观论述与个案研究紧密结合的,综合研究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体系。本论文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以及撰写本论文时采用的核心文献。界定了论文中主要概念,“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概念的界定,对问卷调查的实施、分析有重要意义。其后介绍了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与其二重性特征间关系。并简单解析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的内涵。第二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了蒙古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描述了蒙古族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二重性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是蒙古族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三节和第四节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总结分析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通过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个案研究,印证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特征理论,并了解到现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第三章介绍了主位研究部分。研究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专家教师、少数民族高校授课教师、蒙古族大学生、少数民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到蒙古族高等教育存在的众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和访谈对象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与解释。第四章介绍了客位研究部分。研究者在综合分析第二章、第三章内容基础上,结合个人观点,论述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的内部辩证关系、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呈现二重性特征的原因、构成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经验来源、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必要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目标价值取向等问题。而后总结分析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具体建议。结论与展望部分阐述了研究结论,分析了未来相关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问题。其后分析了本研究的优点以及不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绪论  11-19
  (一) 选题的缘起  11
  (二) 研究目的意义  11-13
  (三) 文献综述  13-14
  (四) 基本概念界定  14-17
  (五) 研究方法  17-19
第一章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与其二重性特征间关系  19-21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19
  第二节 “二重性”一词的使用  19-20
  第三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特征的内涵解析  20-21
第二章 历史、成就与现状  21-59
  第一节 蒙古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考察  21-30
  第二节 蒙古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  30-35
  第三节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历史考察  35-39
  第四节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族教育现状分析  39-59
第三章 主位研究  59-69
  第一节 民族传统文化专家访谈  59-61
  第二节 授课教师访谈  61-63
  第三节 蒙古族学生访谈  63-67
  第四节 行政管理人员访谈  67-68
  第五节 访谈总结  68-69
第四章 客位研究  69-89
  第一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的内部辩证关系  69-70
  第二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呈现二重性特征的原因分析  70
  第三节 构成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经验来源  70-71
  第四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必要性  71-74
  第五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依据  74-77
  第六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目标价值取向  77-80
  第七节 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归因分析  80-82
  第八节 促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具体建议  82-89
结论与展望  89-91
  (一) 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89-90
  (二) 论文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90-91
参考文献  91-93
附录  93-102
致谢  102

相似论文

  1.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2. 运动、鲜牛奶及钙剂对蒙古族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人群的影响,R580
  3. 赤峰市部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和血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R749.16
  4. 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G759.2
  5. 电视综艺晚会的民族性研究,G222
  6. 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写作中“Be”动词使用错误分析,H319
  7. 中国当代艺术油画的观察与个案研究,J213
  8. 篇篇珠玑·句句情,J616
  9. 蒙古族谚语管理思想初探,H212
  10. 科尔沁地名传说探析,I207.7
  11. 有容乃大 和而不同,I206.7
  12. 倡导性规划在珠三角地区的探索与实践,TU984
  13. 水墨动画效果在电视频道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B482
  14. 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209.2
  15. 浅谈戏曲文化招贴设计中的民族性,J524
  16. 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性审美特征,J53
  17. 探析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J524
  18. 霓裳清影千秋忆,J905
  19. 中国Flash动画民族化发展探讨,J954
  20. 柴可夫斯基《儿童钢琴曲集》的教学研究,J624.1
  21. 关于我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的思考,J60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少数民族教育 > 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