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研究

作 者: 吴永刚
导 师: 谢俊春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民族关系 和谐 社会融入 民族心理
分类号: D6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我国西部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研究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也是对新时期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新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上加上“和谐”要素,并把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集中概括,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出现,对西部地区民族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要不断地加速移民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从而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在新时期,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其他障碍性因素主要有:发展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国际因素。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根本途径,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制度保障,培育和谐民族文化是精神支撑,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关键要素,正确应对国际因素影响是重要条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导论  10-18
  一、问题的提出  10-11
  二、研究的意义  11-12
    (一) 理论意义  11-12
    (二) 实践意义  12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7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2-15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5-17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7-18
    (一) 研究思路  17
    (二) 研究方法  17-18
第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  18-26
  一、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渊源  18-22
    (一) 中国古代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  18-20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关系理论  20-21
    (三) 我党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探索  21-22
  二、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22-23
    (一) 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  22
    (二) 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特征  22-23
  三、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23-26
    (一) 和谐民族关系与西部地区的多民族聚居  24
    (二) 和谐民族关系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4-25
    (三) 和谐民族关系与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25
    (四) 和谐民族关系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25-26
第二章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  26-32
  一、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26-28
    (一) 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变革  26-27
    (二) 和谐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27
    (三) 和谐民族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7-28
  二、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集中概括  28-30
    (一)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29
    (二)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实现方式  29
    (三) 和谐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29-30
    (四)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动态过程的真实写照  30
  三、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30-32
    (一) 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0-31
    (二) 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1
    (三) 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31-32
第三章 西部地区移民和流动人口与和谐民族关系  32-40
  一、当代移民和流动人口的产生及其特征  32-34
    (一) 移民和流动人口的产生  32-33
    (二) 移民和流动人口的特征  33-34
  二、移民和流动人口对西部民族关系的影响  34-36
    (一) 积极影响  34-35
    (二) 消极影响  35-36
  三、社会融入与西部地区民族关系  36-40
    (一) 移民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障碍分析  36-37
    (二) 社会融入是西部地区民族关系和谐的催化剂  37-38
    (三) 加速移民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措施  38-40
第四章 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其他障碍性因素  40-50
  一、发展水平  40-43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40-41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完善  41-42
    (三) 教育事业普遍落后  42-43
  二、宗教信仰  43-46
    (一) 宗教在西部地区的特殊性  43-45
    (二) 宗教对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  45-46
  三、风俗习惯  46-47
    (一) 风俗习惯的内涵  46
    (二) 风俗习惯对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  46-47
  四、民族心理  47-48
    (一) 民族心理的内涵及特征  47-48
    (二) 民族心理对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  48
  五、国际因素  48-50
    (一) 境外民族分裂主义  48-49
    (二) 国际反华势力  49
    (三) 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  49-50
第五章 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  50-60
  一、根本途径: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0-52
    (一)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  50-51
    (二)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51
    (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1-52
  二、制度保障: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2-53
    (一) 贵在坚持  52-53
    (二) 重在完善  53
  三、精神支撑:培育和谐民族文化  53-55
    (一)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4-55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55
  四、关键要素:妥善处理宗教问题  55-57
    (一)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前提  56
    (二)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重点  56
    (三)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目标  56-57
    (四)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难点  57
  五、重要条件:正确应对国际因素影响  57-60
    (一) 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58
    (二) 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  58
    (三) 依法打击“三股”势力  58-60
结语  60-61
参考文献  61-64
后记  64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4. 和谐教育视野下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与研究,G420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8.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1.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2.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3.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14.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5.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党关系研究,D665
  17.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18.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9.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20.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2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族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