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证道与成仁

作 者: 刘璇
导 师: 任军锋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谭嗣同 仁学 政治观  随顺现实
分类号: K25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的惨败,将中国推到了亡国灭种的悬崖边上。中国往何处去?这成为爱国志士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与之前或同时代的维新思想家注重提出变法改良的具体方案不同,谭嗣同更注重从根本上找到中国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途径。他过改造中学以含摄西学的方法,建构出了以“以太—仁—通—平等”为基干的仁学思想体系。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以“通”为中心。从“通”出发,谭嗣同对君主专制、纲常名教展开深刻批判,并提出了民主政治的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革命的倾向。通过对谭嗣同仁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仁学在带给谭嗣同以思想解放的重要影响的同时,也由于其对佛教思想的吸收,而让谭嗣同形成了一种“用力当下”的实践观,并因而使他表现出一种“随顺现实”的行动倾向。基于这种行动倾向,谭嗣同不能制定长远的规划和达成目标的步骤,而只能按照现实提供的条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最终造成了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历史悲剧。但是谭嗣同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与政治现实作彻底的决裂,用“死”的方式召唤“流血变法”,这在客观上宣告了和平改良的行不通,成为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代的序曲。因而谭嗣同的思想和行动,是清末改革逐渐走进死胡同、革命日益成为时代潮流的政治变迁趋势的直接反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6-10
  (一) 缘起  6-7
  (二) 谭嗣同政治思想研究综述  7-10
第一章 保中国与保大清:谭嗣同的历史处境  10-14
第二章 幽挚之思与日新之学  14-24
  第一节 性格与志向  14-16
  第二节 学术之路  16-24
    (一) 在船山学中奠立根基  17-19
    (二) 徘徊于中西之间  19-20
    (三) 创立仁学  20-24
第三章 谭嗣同仁学政治思想要解  24-36
  第一节 仁学的学理建基  24-28
    (一) 化古为新  24-25
    (二) 引西入中  25-27
    (三) 以平等为旨归  27-28
  第二节 仁学的民主主张和革命倾向  28-33
    (一) 批判的武器  28-30
    (二) 民主的主张  30-31
    (三) 革命的倾向  31-33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的纠结  33-36
第四章 在改革和革命之间  36-44
  第一节 改革的努力  36-38
  第二节 革命的绸缪  38-40
  第三节 殉道成仁及身后影响  40-44
第五章 结语  44-46
注释  46-53
参考文献  53-56
后记  56-57

相似论文

  1.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2. 低频方波小功率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TM923.61
  3.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4. 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TQ153.14
  5. 许心如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三参通脉合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R259
  6.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G642.3
  7.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8.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10.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1.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X502
  12.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13. 通脉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4. 聚砜类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油脂脱色中的应用,TQ320.721
  15. 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R692.5
  16. 丹星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NF-κB表达的影响,R285.5
  17. 甘肃联通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F626
  18. 亲水·空间·融合,TU984.18
  19.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省网通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D922.5
  20. 水环境污染物总量监控的方法与应用研究,X832
  21. 新型串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仿真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TN713.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期(1860~190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