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作 者: 李慧红
导 师: 王勇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解构主义视角 反情节性 语言意义 戏仿 反童话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中期以来,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及概念在学术界暂露头脚。从此,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广泛研究,尤其在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在这个时候走入读者的视野。作为后现代主义主要人物之一,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在当代美国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尝试实验性写作,将当代语言和文化中不协调的因素有意结合在小说里,以达到幽默和令人不安的效果。同时,巴塞尔姆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形式和结构已经不能表达作者对于现代生活特殊的需求和敏锐的感受,他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技巧,成为新写作形式的创造者。巴塞尔姆的作品体现了“拼贴艺术准则是二十世纪所有艺术的重要准则”。他大胆运用后现代拼贴手法,将非线性的叙述、嬉戏式的形式以及极端的幻想与日常的细节相结合,从而传达出后现代生活反童话的本质:空虚、庸俗无聊以及主人公不可避免的失败。他的《白雪公主》正是一部实验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戏仿的是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巴塞尔姆用松散的碎片拼贴手法再现了这个童话,故事中人物变形,行为扭曲,虽然保留了基本情节,但是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不再是关于王子与公主的纯洁爱情故事。在碎片、拼贴、混乱叙事视角等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辅助下,《白雪公主》有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作者以及其他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巴塞尔姆在《白雪公主》中采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的缺失、支离破碎的语言、戏仿、学术用语和陈词滥调堆砌等手法,通过人物塑造、语言的创新表达了自己关于后现代世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将从解构主义的视角出发,试图探索并阐明巴塞尔姆从文本形式、语言意义以及文本内容三个方面对《白雪公主》进行的全方面的解构。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奉行无等级秩序和非中心原则,该批评流派质疑了客观结构或内容的存在,并试图在文本中找寻无序性以推翻其表层意义及任何最终的诠释,这些特点在巴塞尔姆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本文分为三部分,导论,正文和结论,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巴塞尔姆运用消解中心的策略来解构文本形式。传统的西方思维方式是以二元对立论为基础,即解构主义批评流派所抨击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通过二元对立前后两项属性的交换来颠覆其等级差别。本章指出《白雪公主》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形式,揭示其反情节、反传统性,并着重分析了小说中用于体现反情节性的后现代写作手法,如碎片性、拼贴、互文性及混乱的叙述视角,以此进一步揭示巴塞尔姆对传统小说形式的消解。第二章以文本意义为中心,从语言策略和隐喻两个层次论证巴塞尔姆解构了语言的功能。所有的意义与其他意义既有关联性又具明显区别性,不存在稳定和绝对的意义。意义是多样性,不断变化着的,且离不开其上下文。在《白雪公主》中,巴塞尔姆使语言变得不值得信赖,因而挑战了传统意义的等级秩序,最终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第三章着重说明巴塞尔姆运用戏仿的写作手法来解构文本内容。作者从结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等多方面戏仿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阐释了小说反英雄、反童话的主题,揭示传统道德教育的中心在后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发生了移位和嬗变,从中心到边缘,从整体到破碎,从意义到虚无。综上所述,巴塞尔姆对《白雪公主》的解构体现了鲜明的颠覆原文本,证明文本无意义的后现代文本特征,突出了后现代文本的革命性和解构本质。通过分析,本文阐释了《白雪公主》反传统、反情节、反童话以及反英雄的主题,同时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的混乱状态。

全文目录


Abstract  7-9
摘要  9-11
Introduction  11-18
Chapter One Deconstruction of the Textual Form: the Tendency of Anti-plot  18-32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econstruction  18-20
  1.2 Postmodern Manifestation for Anti-plot  20-32
    1.2.1 Fragmentation  20-23
    1.2.2 Collage  23-26
    1.2.3 Intertextuality  26-28
    1.2.4 Narrative Fragments: Confused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28-32
Chapter Two De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32-43
  2.1 Language as the First Theme in Snow White  33-38
    2.1.1 Wordplay  34-38
      2.1.1.1 Creating Words  35-36
      2.1.1.2 Combining Words  36
      2.1.1.3 Borrowing Words  36-37
      2.1.1.4 Lexical Exhibition  37-38
  2.2 Language Experiment  38-40
    2.2.1 Back-broken Sentences  38-39
    2.2.2 Trash Aesthetics  39
    2.2.3 Language Game  39-40
  2.3 Barthelme's Tropology in Snow White  40-43
    2.3.1 Trope  40-41
    2.3.2 Postmodern Allegory  41-43
Chapter Three Deconstruction of the Textual Content  43-58
  3.1 Parody as a Deconstructive Strategy  43-47
    3.1.1 Parody of Structure  44-46
    3.1.2 Parody of Story  46-47
  3.2 The De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s: Devoid of Hero  47-54
    3.2.1 Snow White  48-50
    3.2.2 Paul: Absence of a Prince  50-52
    3.2.3 The Seven Dwarfs  52-54
  3.3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Theme  54-58
    3.3.1 The Tendency of Anti-fairy Tale  54-56
    3.3.2 Decayed Culture  56-58
Conclusion  58-60
Bibliography  60-63
Acknowledgements  63-64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4

相似论文

  1.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2. 从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安·苏·拜厄特《占有》和《花园里的处女》中的叙事技巧,I561
  3. 析《公众的怒火》的元小说技巧,I712
  4. 论《孙行者》中的戏仿和和平主义思想,I712
  5.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解析,J905
  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批评,I712
  7. 戏仿作品的合法性研究,D923.41
  8. 从《奥吉·马奇历险记》、《勿失良辰》和《雨王亨德森》管窥索尔·贝娄英雄主义的发展,I712
  9. 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观照下的幽默话语分析,H13
  10. 《蝇王》的戏仿艺术,I561.074
  11. 著作权法下戏仿的保护和限制,D923.41
  12. 戏仿视角下的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I712.073
  13.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三部小说中的戏仿,I711.074
  14. 在解构的美学中重建乌托邦,I712.074
  15. 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I712.074
  16. 论“含混”的意图,I712.074
  17. 尚敬情景喜剧研究,J905
  18. 《白雪公主后传》——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解构,I712
  19. 《双鸟戏水》的后现代主义手法研究,I562.074
  20. 《堂吉诃德》现代小说艺术特征研究,I551.074
  21. 另一个“哈姆雷特”,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