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均匀设计的三首补肾阳类方的配伍优化研究

作 者: 李静
导 师: 王建红
学 校: 广东药学院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均匀设计 肾阳虚证 敏感指标 配伍优化
分类号: R28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从众多反映肾阳虚垂体-靶腺轴功能的生物学指标中筛选最敏感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以所筛选的敏感指标为中药复方药效的考察指标,通过均匀设计进行试验设计,获得三首传统补肾阳类方(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的最优配伍组合,并探讨补肾阳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法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将大鼠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两组,正常大鼠肌注生理盐水,模型组肌注氢化可的松,连续肌注22天后,检测血清中的TSH、T3、T、LH、FSH、ACTH、T4、COR,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各指标对肾阳虚证的敏感度,确定敏感指标。利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分别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肾气丸复方均匀设计组、右归丸复方均匀设计组和右归饮复方均匀设计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正常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其它组用各自对用的中药复方汤剂灌胃,实验22天后,检测血清中的T、T4、COR,以综合药效Z为考察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各方的最优配伍组合;并根据方程提供的信息,探讨补肾阳类方的配伍规律。结果:通过观察动物的体征,脏器的重量和形态学变化,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明显;检测与肾阳虚有关的生化指标(TSH、T3、T、LH、FSH、ACTH、T4、COR、SOD、AVP、CGMP、CAMP)和NF-kB蛋白,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采用的方法可行,造模成功。通过因子分析得到肾阳虚证垂体-靶腺轴上敏感生物学指标为T、COR、T4。肾气丸:以补阴药(A)、补阳药(B)、其它药类(C)三个因素为自变量, T4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4.623+0.025A+0.005AB-0.015B2,AB和A对T4为正相关,B2与T4负相关;B2对T4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B,A的影响相对较小。以T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28.935+0.764BC-0.174AC+0.052A2,A2和BC与T正相关,AC与T为负相关,BC影响最大,其次是A2,AC的影响相对较小。以COR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2.025+0.006AC-0.002AB-0.016C,AC对COR为正相关,AB和C对COR是负相关,AC对COR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AB的影响相对较小。以综合药效指标Z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67.809+0.06AC+0.065AB-0.042B2,AB和AC对Z为正相关,B2为负向作用,AC对肾气丸的药效影响最大,AB作用次之,B2的影响最小。右归丸:以补阴药(A)、补阳药(B)、其它药类(C)三个因素为自变量, T4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3.938+0.021AB-0.01B2+0.001C2,AB和C2对T4正相关,B2对T4负相关,AB的影响最大,其次是B2,C2的影响相对较小。以T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05.626-0.382AB+1.109B2+5.829A,A和B2对T正相关,AB为负相关,A的影响最大,其次是B2,AB最小。以COR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2.097+0.01AB-0.109B,AB为正相关,B为负相关,AB对COR的影响最大, B的影响较小。以综合指标Z为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62.533+0.192AB+0.071AC-0.111BC,AB和AC对右归丸药效正相关,BC负相关,AB对右归丸的药效影响最大,BC次之,AC最小。右归饮:以补阴药(A)、补阳药(B)、其它药类(C)三个因素为自变量,T4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4.307+0.013AB-0.003B2,AB对T4正相关,B2对T4负相关,AB的影响最大,B2的影响相对较小。以T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91.747+0.274AB-0.061BC-0.044A2,AB对T正相关,BC和A2对T负相关,AB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2 , BC最小。以COR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2.321+0.003AB+0.001B2,AB和B2对COR为正相关,AB对COR的影响最大,B2的影响较小。以综合指标Z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77.939+0.135AB-0.012AC-0.004BC,AB对右归丸药效正相关,BC和AC对药效负相关,AB对右归饮的药效影响最大,AC次之,BC最小。结论:用氢化可的松法建立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方法可行,且本实验造模成功。肾阳虚证垂体-靶腺轴上敏感生物学指标为T、COR、T4。肾气丸的最优配伍组合为:补阴类:熟地48g,山药24g,山茱萸24g;补阳类:肉桂4.5g,附子4.5g;其它类:丹皮18g,泽泻18g,茯苓18g;且影响肾气丸药效的最主要因素是补阴类与其它类的配伍促进作用。右归丸的最优配伍组合为:补阴类:熟地48g,山药24g,山茱萸18g,枸杞18g;补阳类:菟丝子14g,鹿角胶14g,杜仲14g,肉桂7g,附子7g;其它类:当归5.5g;且影响右归丸药效的最主要因素是补阴类和补阳类的配伍促进作用。右归饮的最优配伍组合为:补阴类:熟地48g,山药18g,山茱萸12g,枸杞18g;补阳类:肉桂8g,杜仲12g,附子8g;其它类:甘草1.5g;且影响右归饮药效最主要因素是补阴类和补阳类的配伍促进作用。补肾阳类方建方的物质基础是补阳和补阴的配伍,这也是阴阳互补的建方思想。

全文目录


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前言  15-28
  1 肾阳虚证的研究现状及补肾阳类中药复方的防治进展  15-21
    1.1 肾阳虚证与内分泌功能  15-16
    1.2 肾阳虚证和免疫功能  16-17
    1.3 肾阳虚证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7
    1.4 肾阳虚证与NF-КB  17-18
    1.5 肾阳虚证与自由基的关系  18-19
    1.6 肾阳虚证与组织形态学研究  19
    1.7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19-21
      1.7.1 西医病理模型  20-21
      1.7.2 模拟传统中医病因学建模  21
  2 类方配伍的研究现状  21-25
    2.1 实验设计方法  22-25
      2.1.1 全局实验法  22
      2.1.2 正交设计法  22
      2.1.3 均匀设计法  22-23
      2.1.4 中药核心系数法  23
      2.1.5 聚类分析法  23
      2.1.6 析因分析法  23
      2.1.7 关联分析法  23-24
      2.1.8 药对分析法  24
      2.1.9 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  24
      2.1.10 其它研究方法  24-25
     2.2 类方配伍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3 研究意义  25-28
第一部分 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28-45
  1 材料  28-30
    1.1 动物与饲料  28
    1.2 药物与试剂  28-29
    1.3 实验仪器  29-30
  2 方法  30-34
    2.1 肾阳虚大鼠模型建立  30
      2.1.1 动物分组  30
      2.1.2 给药方法  30
      2.1.3 动物处死  30
    2.2 动物实验指标观察  30-34
      2.2.1 肾阳虚模型动物外在体征观察  30
      2.2.2 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四碘甲腺原氨酸(T_4)(垂体-甲状腺轴)的测定  30
      2.2.3 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垂体-性状腺轴)的测定  30-31
      2.2.4 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垂体-肾上腺轴) 的测定  31
      2.2.5 血清中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抗利尿激素(AVP)的测定  31
      2.2.6 比色法测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1-32
      2.2.7 大鼠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睾丸重量变化  32
      2.2.8 组织块石蜡包埋和切片制作  32-33
      2.2.9 组织形态学观察  33
      2.2.10 免疫组化法测肾脏细胞中的NF-kB 蛋白  33-34
    2.3 统计分析  34
  3 结果  34-42
    3.1 肾阳虚模型大鼠外在体征变化  34
    3.2 肾阳虚大鼠血清中TSH、T_3、T_4(垂体-甲状腺轴)的含量变化  34-35
    3.3 肾阳虚大鼠血清中FSH、LH、T(垂体-性腺轴)的含量变化  35-36
    3.4 肾阳虚大鼠血清中ACTH、COR(垂体-肾上腺轴)的含量变化  36
    3.5 肾阳虚大鼠血清中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 CAMP/CGMP、抗利尿激素(AVP)的含量变化  36-37
    3.6 肾阳虚大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  37
    3.7 肾阳虚大鼠垂体、靶腺(睾丸、甲状腺、肾上腺)重量的变化  37-38
    3.8 肾阳虚大鼠海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肾脏、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  38-42
      3.8.1 海马形态学变化  38
      3.8.2 垂体形态学变化  38-39
      3.8.3 甲状腺形态学变化  39-40
      3.8.4 肾上腺形态学变化  40
      3.8.5 肾脏形态学变化  40-41
      3.8.6 睾丸形态学变化  41-42
    3.9 免疫组化结果  42
  4 讨论  42-45
第二部分 基于因子分析的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垂体-靶腺轴敏感指标的评价  45-51
  1 材料  45-46
    1.1 动物与饲料  45
    1.2 药物与试剂  45
    1.3 实验仪器  45-46
  2 方法  46-48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建立  46
      2.1.1 动物分组  46
      2.1.2 给药方法  46
      2.1.3 动物处死  46
    2.2 取动物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与垂体-靶腺轴相关指标  46
      2.2.1 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四碘甲腺原氨酸(T_4)(垂体-甲状腺轴)的测定  46
      2.2.2 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垂体-性状腺轴)的测定  46
      2.2.3 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垂体-肾上腺轴) 的测定  46
    2.3 肾阳虚证垂体-靶腺轴敏感指标评价的因子分析方法  46-47
    2.4 统计学分析  47-48
  3 阳虚证垂体-靶腺轴敏感指标评价的因子分析结果  48-49
    3.1 对模型组的垂体-靶腺轴八个生物学指标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48
    3.2 确定判断指标敏感性的指标并排序  48-49
    3.3 确定敏感指标  49
  4 讨论  49-51
第三部分 基于均匀设计的三首补肾阳类方的配伍优化  51-69
  1 材料  51-52
    1.1 动物与饲料  51
    1.2 药物与试剂  51
    1.3 实验仪器  51-52
  2 方法  52-57
    2.1 均匀设计法设计各方剂配方  52-53
      2.1.1 肾气丸的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52
      2.1.2 右归丸的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52-53
      2.1.3 右归饮的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53
    2.2 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中药复方汤剂的用量计算和煎煮方法  53-54
    2.3 实验动物及分组  54
    2.4 造模与给药  54-55
    2.5 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肾阳虚大鼠血清中的敏感指标  55-57
      2.5.1 血清中四碘甲腺原氨酸(T_4)的测定  55
      2.5.2 血清中睾酮(T)的测定  55-56
      2.5.3 血清中皮质醇(COR)检测  56-57
    2.6 药效评价综合指标Z的计算  57
    2.7 统计学分析  57
  3 结果  57-65
    3.1 正常、模型大鼠实验结果  57
    3.2 肾气丸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57-60
      3.2.1 以T_4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58
      3.2.2 以T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58-59
      3.2.3 以COR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59
      3.2.4 以综合药效指标Z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59-60
    3.3 右归丸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60-63
      3.3.1 以T_4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0-61
      3.3.2 以T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1-62
      3.3.3 以COR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2
      3.3.4 以综合指标Z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2-63
    3.4 右归饮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63-65
      3.4.1 以T_4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3-64
      3.4.2 以T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4
      3.4.3 以COR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4-65
      3.4.4 以综合指标Z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果分析  65
  4 讨论  65-69
结论  69-70
参考文献  70-7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6-77
英文缩略表  77-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任意区域上的均匀设计及其构作,TQ460.1
  2. 用模糊数学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方法研究,TD713
  3. 肾俞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R244.9
  4. 固本腰肾贴膏治疗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肾阳虚证)Ⅱ期临床研究,R274.9
  5. 结肠腺瘤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R273
  6. 脾胃升降理论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症状的应用,R259
  7. 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8. 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血浆蛋白表达谱的比较研究,R256.5
  9.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R259
  10. 保肾1号巴布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肾阳虚证的机理研究,R277.5
  11. 腧穴敷贴配合加味右归补肾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R259
  12. 肾气丸“阴中求阳”药效机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R285
  13. 温和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R246
  14. 保肾巴布剂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R277.5
  15. 橡胶树悬浮细胞有丝分裂同步化及微核诱导研究,S794.1
  16. 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优化方法研究,R287
  17. 健脾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R259
  18. 督灸改善AS肾阳虚证辩证因子的临床研究,R259
  19.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表面三维形貌及功能评定研究,TG661
  20. 矿渣微粉新型注浆材料的开发试验研究,TU578.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方剂学 > 方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