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研究

作 者: 钟城
导 师: 廖元和
学 校: 重庆工商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产业整合 主导产业 集群产业链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兼并重组等市场力量驱动的产业整合逐渐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川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近些年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面临内部动力不足、外部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困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西部大开发以及重庆和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的背景下,选取川渝地区产业整合问题进行研究,对促进川渝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最终促进川渝地区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区域产业整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川渝地区产业整合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支柱产业和产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对川渝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川渝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为“二、三、一”格局,就业结构为“一、三、二”格局;产业布局主要表现为资源指向型布局,其中工业布局呈“两心、四带”特征;支柱产业的确定存在过度竞争的隐患;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其次,对我国台湾IC产业链和日本东大阪市的产业集群两个案例进行了研究,综合两个案例的成功经验,对川渝地区产业整合提出如下建议:(1)产业整合的实现要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实施时应当注重适宜适度;(2)产业整合的主体是企业,市场机制应当发挥基础性的作用:(3)产业整合中政府作用不容忽视,应当构建多元化的支持体系;(4)产业整合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切忌盲目整合。再次,根据产业整合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典型产业整合案例的经验,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深入研究了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利条件为:(1)自然资源丰富;(2)社会需求旺盛;(3)产业基础全面;(4)劳动力充裕;(5)宏观政策优越。制约因素为:(1)基础设施不完善;(2)科技研发实力弱;(3)市场机制不成熟;(4)法律法规不健全;(5)中介组织欠发达。最后,对当前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重点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工业主导产业上,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八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以集群产业链整合为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重要途径。最终,提出了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五点对策:(1)强化“双核”辐射功能;(2)提高政府管理水平;(3)建立区域创新体系;(4)完善中介服务体系;(5)优化环境支持系统。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1章 导论  11-17
  1.1 问题的提出  11-13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区域及问题界定  12-13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4
    1.2.1 研究方法  13
    1.2.2 数据来源  13-14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5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技术路线  14-15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7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16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6-17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17-26
  2.1 基本概念界定  17-18
    2.1.1 产业整合  17
    2.1.2 主导产业  17-18
    2.1.3 产业集群  18
  2.2 理论借鉴  18-21
    2.2.1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18-20
    2.2.2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  20-21
  2.3 文献综述  21-26
    2.3.1 国内外关于产业整合的研究综述  21-23
    2.3.2 国内关于川渝地区产业的研究综述  23-26
第3章 川渝地区产业结构与布局分析  26-46
  3.1 川渝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26-35
    3.1.1 川渝地区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26-30
    3.1.2 川渝地区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30-35
  3.2 川渝地区产业布局分析  35-39
    3.2.1 川渝地区八大板块产业分布  35-37
    3.2.2 川渝地区产业园区分布  37-39
    3.2.3 川渝地区上市公司分布  39
  3.3 川渝地区支柱产业与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39-45
    3.3.1 川渝地区支柱产业分析  39-41
    3.3.2 川渝地区产业发展阶段综合评价  41-45
  3.4 本章小结  45-46
第4章 国内外典型产业整合案例及对川渝地区的启示  46-56
  4.1 国内外典型产业整合案例研究  46-52
    4.1.1 日本东大阪市产业集群整合研究  46-50
    4.1.2 中国台湾IC 产业整合研究  50-52
  4.2 国内外典型产业整合案例对川渝地区的启示  52-56
    4.2.1 产业整合的实现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实施时应当注重适宜适度.  52-53
    4.2.2 产业整合的主体是企业,市场机制应当发挥基础性作用  53-54
    4.2.3 产业整合中政府作用不容忽视,应当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  54
    4.2.4 产业整合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切忌盲目整合  54-56
第5章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条件分析  56-66
  5.1 产业整合的关键要素分析  56-60
    5.1.1 生产要素  56-57
    5.1.2 需求要素  57-58
    5.1.3 产业要素  58
    5.1.4 企业要素  58-59
    5.1.5 政府要素  59-60
  5.2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有利条件  60-62
    5.2.1 自然资源丰富  60
    5.2.2 社会需求旺盛  60-61
    5.2.3 产业基础全面  61
    5.2.4 劳动力充裕  61
    5.2.5 宏观政策优越  61-62
  5.3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制约因素  62-66
    5.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62-63
    5.3.2 科技研发实力弱  63-64
    5.3.3 市场机制不成熟  64
    5.3.4 法律法规不健全  64-65
    5.3.5 中介组织欠发达  65-66
第6章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重点及对策措施  66-83
  6.1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重点  66-80
    6.1.1 主导产业的确定  66-72
    6.1.2 集群产业链的整合  72-80
  6.2 川渝地区产业整合的对策措施  80-83
    6.2.1 强化“双核”辐射功能  80
    6.2.2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80-81
    6.2.3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81
    6.2.4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81-82
    6.2.5 优化环境支持系统  82-83
参考文献  83-86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86-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2. 基于工业化时期猪肉消费约束的生猪产业的整合研究,F326.3
  3. 辽宁省体育旅游产业整合研究,F592.7
  4.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F127
  5. 滇中城市群产业集聚与整合研究,F299.2
  6. 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创新,F299.2
  7. 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NH_3排放,S181
  8. 云南省机床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形成研究,F426.4
  9. 邳州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与工业主导产业选择,F427;F224
  10. 有线电视产业整合之研究,G229.2-F
  11. 军工企业整体上市模式与政策建议,F832.51
  12.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63
  13. 闽南金三角地区产业、空间整合发展研究,F127
  14.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研究,F592.7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整合策略研究,F127
  16. 中国水泥行业产业整合规律初步研究,F426.71
  17. 我国竞争性产业整合理论与推动力研究,F124
  18. 基于共生的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研究,F592.7
  19. 发展飞地经济下区域产业与用地整合模式研究,F427;F224
  20. 宁夏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的实证分析,F121.3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