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米兰达家世小说中的象征意象
作 者: 张婷
导 师: 张跃军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凯瑟琳·安·波特 米兰达家世小说 应和论 象征意象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凯瑟琳·安·波特系20世纪美国南方文坛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波特的米兰达家世小说堪称其创作之极品,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给予人们诸多思想启迪。它以波特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原型,生动地描述了南方女性米兰达通向“美丽新世界”的成人礼。米兰达家世小说的显著特点之一为作者对象征意象的使用。波特在其中使用的主要象征意象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和日常物件,作者赋予它们以深刻的意义,象征意象成为解读米兰达家世小说内涵的关键。作为一名植根于美国南方的作家,波特使用的象征意象分别从南方社会、传统、道德和宗教的层面上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米兰达系列小说表面上是单薄的叙事片段,但寻找生活与存在的真相这一主题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诸象征物单薄的表面下蕴藏着波特对生命本质问题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成人礼后,米兰达最终发现生命中交织着的真相:幻想与现实、个性的崩溃与真正自我的找寻、人的隔阂与合群、爱与恨、生与死。波特对象征意象的使用与法国文学家夏尔·波德莱尔的“应和论”遥相呼应,这一理论主要由横向应和与纵向应和巧妙展开,解析了构成象征的三大要件。本论文试图从纵向应和的角度出发,探讨波特米兰达小说中的主要象征意象。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解析米兰达家世小说中象征意象的两大出发点,即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和波特的个人经历;并着重对象征思维方式做了简明解说,指出了构成象征的三个要件,即象征物、被象征物和促成象征物形成的感受方式:第二章根据小说中主要象征意象的外在特性,对意象进行归类和总结,并且结合波特的生平经历从纵向应和角度在南方社会、宗教、传统等层面上指出诸象征物的象征意义;第三章为本文重点,以诸象征物为依据和线索,指出主人公所寻找的生活、生命的真相。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Contents 8-10 Introduction 10-21 Chapter 1 Approaches to Symbolic Imagery in Miranda Saga 21-32 1.1 Baudelaire's Correspondences Theory 22-27 1.2 Beyond the Correspondences Theory:Porter's Experiences 27-32 Chapter 2 Identification of Symbolic Imagery in Miranda Saga 32-54 2.1 Figure Images 32-41 2.1.1 Aunt Amy:Southern Myth 33-36 2.1.2 Pale Rider:God of Death 36-39 2.1.3 Adam Barclay:Sacrificial Lamb 39-41 2.2 Animal Images 41-47 2.2.1 The Circus:Nightmare 42-44 2.2.2 Dead Rabbit:Tomb-Womb 44-47 2.3 Tree Images 47-52 2.3.1 The Fig Tree:Tree of Knowledge 47-49 2.3.2 Flowering Judas:Tree of Betrayal 49-52 2.4 Image of Feminine Object 52-54 Chapter 3 Thematization of Symbolic Imagery in Miranda Saga 54-84 3.1 Repetitions of Death 55-64 3.1.1 Confrontation with Death 55-59 3.1.2 Epiphany from Death 59-64 3.2 Awakening to Isolation 64-70 3.3 Realization of Self-betrayal 70-76 3.4 Affirmation of Life 76-84 Conclusion 84-86 Notes 86-92 Bibliography 92-98 Appendix 98-100 Acknowledgements 100-10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101
|
相似论文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意象的运用,I712
-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觉醒》中象征意象的解读,I712
- 新艺术的先驱——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I565
- 易安词意象的英译研究,H315.9
- 论波德莱尔“应和论”在中国现当代诗坛的接受,I207.25
- 法国象征主义对李金发和马克西姆·瑞斯基诗歌影响的比较,I106.2
-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女性主义叙事,I561.074
- 苗族服饰图腾图案的美学探析,J523.5
- 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写作主题及风格,I712
- 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象征意象,I512
- 伍尔夫小说的象征体系研究,I561.074
- 论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的宗教性,I712.074
- “金线”与“衣裳”:《悲悼》和《雷雨》之比较研究,I106.3
- 对托妮·莫里森《宠儿》中象征意象的分析,I712.074
- 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I712
- 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实效研究,B844.1
- 论菲茨杰拉德的象征艺术,I712
- 谈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影视制作,J90-05
- 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研究,B83-09
- 走出创伤,I712.074
-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