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之初步研究

作 者: 朱玉玲
导 师: 唐光菊
学 校: 西安音乐学院
专 业: 声乐教学与演唱
关键词: 理查·施特劳斯 艺术歌曲 晚期浪漫主义 《最后四首歌》 《在晚霞中》 音乐特征 演唱分析
分类号: J61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理查·施特劳斯作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是交响诗、歌剧和艺术歌曲的创作大师。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继承了德奥传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并汲取了前人的精华,在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主流背景下将这一体裁推向了德奥艺术歌曲的最后一个高峰,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晚期浪漫主义追求综合、多元化形式和个体感性的艺术观念。他的艺术歌曲在整个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河流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它们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之大成,开现代主义之先河,是从浪漫晚期到20世纪艺术歌曲的起承转合者。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从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和特征分析引开,介绍了施特劳斯在发展脉络中所处的历史阶段,并以分析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新特征为前提,阐述了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和创作成熟期的音乐特征。而为女高音和乐队所写的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被誉为晚期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中的“天鹅之作”,它代表了作曲家艺术歌曲创作的最高水平。歌曲《在晚霞中》是套曲中的核心之作,本文通过曲式旋律、调式和声、主导动机和乐队与人声的结合四个方面对它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也通过对大乐句演唱、速度的要求、力度节拍节奏的要求、音准的把握和音色的处理、德语语音六个方面对它的演唱处理进行了重点难点分析,用举例的方法对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特征进行了形象性的反馈,以此窥探晚期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特征的趋势。随着理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搬上国际声乐大赛的舞台,加之各大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曲目对晚期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的涉略尚属少数,对作曲家艺术歌曲和代表作品的研究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它必将为声乐教学与演唱带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2
  一、研究缘起  8-9
  二、研究现状  9-10
  三、论题界定  10-11
  四、研究价值  11-12
第一章 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脉络与特点分析  12-19
  第一节 艺术歌曲的概念与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12-15
    一、艺术歌曲的概念  12
    二、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12-15
  第二节 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的特点分析  15-19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15-16
    二、乐器伴奏与声乐的完美结合  16
    三、追求内在精神的表达  16-17
    四、演唱风格  17-19
第二章 理查·施特劳斯的时代归属——晚期浪漫主义  19-28
  第一节 19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念和特征  19-21
    一、音乐观念  19-20
    二、音乐特征  20-21
  第二节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新特征  21-23
  第三节 理查·施特劳斯在浪漫晚期  23-28
    一、音乐生涯里的导航  24-25
    二、二元性  25-28
第三章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特点与代表作《最后四首歌》  28-41
  第一节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与特点分析  28-33
    一、逐步成型的早期  28-29
    二、作品多产的中期  29-30
    三、风格成型的晚期  30-31
    四、艺术歌曲的特点分析  31-32
    五、小结:作曲家艺术歌曲的历史地位  32-33
  第二节 代表作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  33-41
    一、创作缘起  33-34
    二、结构安排  34-35
    三、歌词内涵分析  35-40
    四、套曲的整体特点  40-41
第四章 《在晚霞中》的演唱技术分析  41-66
  第一节 《在晚霞中》的音乐特征分析  41-57
    一、曲式、旋律特点  41-46
    二、调式、和声特点  46-49
    三、主导动机的运用  49-53
    四、配器——乐队与人声的完美结合  53-57
  第二节 施特劳斯成熟期作品演唱风格的整体把握  57-58
  第三节 《在晚霞中》的演唱处理  58-66
    一、大乐句的演唱  59-60
    二、速度的要求  60-61
    三、力度、节拍节奏的要求  61-63
    四、音准的把握  63
    五、音色的处理  63-64
    六、德语语音  64-66
结语  66-68
参考文献  68-71
致谢  71-72
附录  72-73

相似论文

  1. 刍议文化艺术修养与艺术歌曲二度创作,J614
  2. 理查·施特劳斯与古斯塔夫·马勒艺术歌曲对比初探,J605
  3. 沃尔夫艺术歌曲和声研究,J614
  4. 陆在易艺术歌曲艺术性分析,J605
  5. 《为了爱,我的救主情愿去死》—巴赫声乐作品释义,J605
  6. 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J616.2
  7. 蝴蝶之情 花儿之声,J605
  8. 插上想象的翅膀,寻找人性的光芒,J605
  9.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钢琴伴奏艺术的研习,J624.1
  10. 影响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因素,J605
  11. 尚德义小说人物题材艺术歌曲研究,J614
  12. 赵元任音乐思想探析,J605
  13. 音乐驱动的舞蹈动作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TP391.41
  14. 影视歌曲的演唱特点及其处理效果,J617.6
  15. 河南汝南县罗卷戏研究,J825
  16. 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J616
  17. 论尚德义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意义,J614
  18. 歌曲《蓝色爱情海》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616.2
  19.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分析与思考,J616
  20.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色初探,J616
  21.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及演唱探究,J616.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声乐理论 > 歌唱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