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初探

作 者: 李艳
导 师: 舒利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 传统知识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52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反映人们智力成果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基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人权和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记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展长河的活力之源,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和防止不当利用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范围和特征入手,针对国际上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保护机制:公法保护机制和私法保护机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智力成果性和可复制性的知识产权本质属性,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分析了传统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及其法律障碍,从而提出要创设一种特殊保护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效保护,使发源地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享有相应的权利,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权利主体及其与相关权利主体的异同,以及这些权利主体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内容,并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产权的诸多不同,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行使自身权利的限制和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的限制。通过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客体与传统知识产权客体的不同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多数情况下权利保护无期限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要建立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为主,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和公法保护为辅,并制定和完善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10
第1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10-25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10-13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3-16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意义  13-14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  14-16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16-20
    1.3.1 无形性  16-17
    1.3.2 群体性  17-18
    1.3.3 地域性  18
    1.3.4 传承性  18-19
    1.3.5 变异性  19
    1.3.6 多样性  19-20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  20-25
    1.4.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法保护机制  20-22
    1.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机制  22-25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产权模式  25-33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保护客体分析  25-26
  2.2 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法律障碍  26-30
    2.2.1 著作权制度的利用及其法律障碍  26-27
    2.2.2 专利权制度的利用及其法律障碍  27-28
    2.2.3 商标权制度的利用及其法律障碍  28-29
    2.2.4 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的利用及其法律障碍  29-30
  2.3 创设新的特殊保护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进一步保护  30-33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  33-43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概念  33-34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与相关主体的异同  34-38
    3.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与保护主体的异同  34-36
    3.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与传承人的异同  36-37
    3.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与传统知识产权主体的异同  37-38
  3.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范围  38-43
    3.3.1 一般权利主体  38-40
    3.3.2 其他相关权利主体  40-43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内容和权利限制  43-51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内容  43-46
    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身性权利  43-44
    4.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产性权利  44-46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限制  46-49
    4.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化及其限制  46-47
    4.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行使自身权利的限制  47-48
    4.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限制  48-49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期限的确定  49-51
第5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建议  51-55
结语  55-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0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4. 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922.63
  5. 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922.294
  6.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7. 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8. 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923
  9.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
  10. 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923
  11. 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3
  12.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F752.7
  13. 论劳动报酬权的法律保护,D922.5
  14.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922.294
  15. 江西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与对策研究,F204
  16. 知识产权视角下“山寨现象”研究,F204
  17.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8. 多通道闪存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与实现,TP333
  19. 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997.1
  20. 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D923
  21.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研究,D92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