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声声触诊组织定量在肝脏实质弥漫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 者: 曾令容
导 师: 周平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定量 肝硬化 慢性乙肝纤维化 脂肪肝
分类号: R4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肝脏在多种病因反复或持续的炎性损伤下,肝细胞不断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等反复交错进行,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如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肝实质弥漫性病变甚至早期肝硬化可以得到逆转。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对生物组织弹性(或硬度)特征成像的新技术,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组织弹性的变化常与异常的病理状态相关,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及同一结构的不同病理状态之间弹性或硬度存在差异。慢性肝病反复渐进的过程表现为形态和硬度的改变。声波在肝脏实质内传播过程中质点位移可产生剪切波,理论上可利用剪切波速与介质硬度相关的物理特性对肝脏的硬度进行判断。目的1.通过应用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对16例正常人左右肝进行肝脏VTQ检查,比较肝脏左、右叶VTQ值检测成功率及肝脏左、右叶VTQ值,以获取一个较佳的取样部位。2.通过应用VTQ技术对35例肝硬化组、33例慢性乙肝纤维化组、16例正常对照组、21例脂肪肝组进行肝脏VTQ检查,旨在探讨VTQ在肝实质弥漫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应用VTQ技术对16例正常人进行肝脏VTQ检查,获取左右肝包膜下1cm处肝脏左、右叶VTQ值检测成功率及肝脏左、右叶VTQ值,并对左右肝进行比较分析。2.应用VTQ技术对35例肝硬化组、33例慢性乙肝纤维化组、16例正常对照组、21例脂肪肝组进行肝脏VTQ检查,获取各组肝脏右叶包膜下lcm处的VTQ值,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组VTQ值进行比较,并通过ROC曲线获取各组截断值,同时计算两名操作者所测VTQ值之差的变异系数。结果16例正常人受检者均获得满意肝右叶VTQ值,4例受检者未获得满意肝左叶VTQ值,进行x2检验,肝左右叶VTQ检测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4.571, p<0.05)。肝左、右叶VTQ参考值分别为(1.25±0.14)m/s、(1.24±0.10)m/s,对比分析肝脏左、右叶VTQ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受检者肝脏右叶包膜下lcm处各组间VTQ值统计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纤维化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组P<0.05)。如以0.99m/s为截断值鉴别诊断脂肪肝与正常对照组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3.7%;以1.4m/s为截断值鉴别诊断慢性乙肝纤维化与正常对照组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5%;以1.7m/s为截断值鉴别诊断肝硬化与慢性乙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1.2%。计算两名操作者所测VTQ值之差的变异系数为0.188。结论1.正常人肝脏左、右叶VTQ值无明显差异,肝右叶VTQ成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肝左叶。2.VTQ成像不依赖于操作人员以及选择的声窗,可用于手动加压所不能达到或不能有效地产生组织位移部位组织的硬度检测。3.VTQ成像能有效地鉴别诊断肝硬化、慢性乙肝纤维化、脂肪肝,具有无创、无痛、快速、简单、客观等优点,是一种较灵敏的测量肝脏组织硬度的检测技术。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10-11
前言  11-13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3-16
  1.1 资料  13
  1.2 研究方法  13-15
  1.3 统计学方法  15-16
第二章 结果  16-19
  2.1 正常人肝脏左、右叶VTQ值获取成功率比较  16
  2.2 正常人肝脏左、右叶VTQ值比较  16
  2.3 肝实质弥漫性病变患者肝脏右叶包膜下1cm处VTQ值及结果比较  16-19
第三章 讨论  19-23
  3.1 肝脏VTQ检查的优越性  19-21
  3.2 选择肝脏右叶作为VTQ检测部位的价值  21
  3.3 肝脏VTQ值评价肝实质弥漫性病变  21
  3.4 肝脏VTQ检测失败原因分析  21-22
  3.5 提高肝脏VTQ检测重复性的体会  22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22-23
第四章 结论  23-24
参考文献  24-27
综述  27-40
  参考文献  36-40
致谢  40-4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1

相似论文

  1. 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抗氧化作用,R965
  2.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肝功能状态相关性探讨,R575.2
  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R575.2
  4. 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感染诱因及其部位分析,R575.2
  5.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72周临床疗效观察,R512.62
  6. 大鼠肝再生与肝硬化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2
  7. 大鼠肝再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5
  8. 应用FISH和LCSM技术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初步研究,R575.2
  9. MELD评分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评估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R575.2
  10.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R575.2
  11.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R575.2
  1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R575.2
  13.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腹水、尿钠及尿钾排出量的关系探讨,R575.2
  14. 西南地区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及临床研究,R575.2
  15. 早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87.1
  16. 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的影响,R575.2
  18.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分析,R575.2
  19. 蛇床子素改善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285.5
  20. 甜菜碱及生物素对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肌肉载脂蛋白A-Ⅰ、B-100表达的影响研究,S858.31
  21. 17例隐源性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R57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影像诊断学 > 超声波诊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