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探讨

作 者: 张晓春
导 师: 周达新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血小板减少
分类号: R54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冠右房瘘等)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下降30%以上)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选择存在心脏结构性疾病需要封堵器封堵治疗的且符合介入封堵适应症的病人,疾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动脉瘤,年龄在8岁-75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凝血功能异常或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或需要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本课题共入选了149例符合上述要求的患者,记录了他们封堵术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并采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缺损大小、封堵器生产厂家、封堵器直径大小、跨缺损压差、残余分流情况,对上述8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课题共入选149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28.9%),女性106例(71.1%)。年龄范围从8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41.7±15.9岁。其中房间隔缺损患者为95例(63.8%),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为35例(23.5%),室间隔缺损患者为18例(12.1%),右冠右房瘘患者为1例(0.7%)。进一步分析结果如下:(1)以血小板较基础值下降30%为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标准定义,149名患者中有51人出现血小板降低(34.2%),存在残余分流的为7例(30%);包括39例房缺患者(76.5%),10例PDA患者(19.6%),1例VSD患者(2%),1例右冠右房瘘患者(2%)。其中有8例患者使用了北京产的封堵器(15.7%),25例患者使用了上海生产的封堵器(49%),18例患者使用了深圳生产的封堵器(35.3%)。并对各种先心患者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房缺组与室缺组的发生率,P值为0.004,提示这两组之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房缺组与PDA组的发生率,P值为0.270,提示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比较PDA组与室缺组的发生率,P值=0.037,提示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各种先心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进行比较,比较PDA组与ASD组的血小板减少程度,P=0.7835>0.05,提示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VSD组和ASD组的血小板减少程度,P=0.000<0.05,提示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VSD组和PDA组的血小板减少程度,P=0.0346,提示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年龄、性别、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缺损大小、封堵器生产厂家、封堵器直径大小、跨缺损压差、残余分流的P值分别为0.258、0.014、0.000、0.000、0.000、0.000、0.000、0.002,再对上述8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共筛选出残余分流和封堵器大小2种因素,P值分别均<0.001。(4)对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80%的患者我们进行骨穿和血小板抗体(IgA、IgG、IgM)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1)PDA组与ASD组患者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室缺组患者分别与房缺组患者、PDA组患者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2)PDA组和ASD组患者封堵术后血小板下降的程度无明显差别,但都比VSD组患者封堵术后血小板下降的程度明显。(3)残余分流和封堵器大小为封堵术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性别、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缺损大小、封堵器生产厂家、跨缺损压差为相关因素。(4)血小板重度减少(血小板下降≥80%)的5名患者均为PDA患者,封堵器大小(腰的直径)分别为16mm,14mm,16mm,22mm,30mm,且其中最严重的4人存在残余分流,术后随访心超,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基本与残余分流消失的时间一致。(5)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与骨髓、免疫反应等无明显关系。

全文目录


英汉缩略词表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2
  参考文献  11-12
研究方法与定义  12-15
结果  15-27
讨论  27-29
参考文献  29-33
论文小结  33-34
不足与展望  34-3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36-51
  参考文献  45-51
致谢  51-52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3. 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R654.2
  4. TGFβ1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浓度对先心病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R725.4
  5. 胎儿四腔心切面筛查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R714.5
  6. 新型无支架生物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R654.2
  7. CD4~+CD25~+CD127~(low)Tregs及TGF-β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分析,R554.6
  8. 手工缝制膨体聚四氟乙烯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实验研究,R654.2
  9.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HPF4抗体的临床意义,R692.5
  10. 血栓弹力图在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R558.2
  11. 住院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特征,R725.4
  12. 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R593.241
  13.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转慢性危险因素分析,R725.5
  14.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R725.5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R725.5
  16. 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研究,R259
  1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管理及近中期随访,R541.1
  18.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监测hs-CRP和cTnI的临床意义,R726.5
  19. 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应用研究,R714.254
  20. DHPLC技术应用于两种常见出生缺陷的突变分析,R440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