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AN氧化1,3-二羰基化合物的偶联及其与Lactonamycin中间体的反应研究
作 者: 宋佳囡
导 师: 徐东成;李新生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硝酸铈铵 1,3-二羰基化合物 氧化偶联 机理 莱克霉素
分类号: O6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有机合成反应中,偶联反应是形成碳-碳化学键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论文分为两部分:(1)主要研究了关于硝酸铈铵(CAN)氧化1,3-二羰基化合物的碳-碳键形成及其反应的可能机理;(2)天然产物Lactonamycin中间体的合成及其与硝酸铈铵(CAN)的反应研究。第一部分,我们首先研究了硝酸铈铵(CAN)对苯甲酰乙酸乙酯的氧化偶联反应。通过对反应条件(温度、氧化剂用量、溶剂以及反应时间)的筛选,发现在-20℃下的乙腈水溶液中,加入1.1 eq.硝酸铈铵,反应4 h可以83%的产率得到2,3-二苯甲酰基丁二酸二乙酯,并在此最优化的条件下进行底物扩展,对不同芳基取代的芳基甲酰基乙酸乙酯进行氧化偶联,合成了一系列芳基取代的1,4-二酮类新化合物,并发现供电子基团可以明显提高产率而吸电子基团给出相反的结果;同时,我们还用硝酸铈铵(CAN)对苯甲酰丙酮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20℃下的乙腈甲醇水溶液中,加入1.1 eq.硝酸铈铵(CAN),反应0.5 h就可以88%的产率得到3,4-二苯甲酰基-2,5-二己酮;并对不同芳基取代的芳基甲酰基丙酮进行氧化偶联,合成一系列芳基取代的1,4-二酮类新化合物,产率最高可以达到96%;针对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硝酸铈铵(CAN)氧化1,3-二羰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的可能机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硝酸铈铵(CAN)与合成天然产物Lactonamycin中间体(1,3-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分别从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方面考察了氧化剂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下加入3 eq.的硝酸铈铵(CAN)反应15 min就可以98%的产率得到单分子氧化产物—醌,当反应时间延长到24 h得到的是双分子偶联产物,产率为41.3%。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目录 5-7 第一章 CAN氧化1,3-二羰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7-29 1 硝酸铈铵(CAN)促进的碳-碳键形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7-13 1.1 羰基化合物与烯烃和芳烃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7-11 1.2 羰基化合物与环状烯烃的偶联反应 11 1.3 羰基化合物与苯乙烯型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11-13 1.4 Ce(Ⅳ)促进的碳-碳键形成反应与其他试剂的比较 13 2 结果与讨论 13-22 2.1 CAN氧化β-酮酸酯的偶联反应 14-19 2.1.1 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4-15 2.1.2 CAN用量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5-16 2.1.3 溶剂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6-17 2.1.4 反应时间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7-18 2.1.5 取代基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8-19 2.2 CAN氧化1,3-二酮的偶联反应 19-21 2.3 CAN氧化1,3-二羰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的机理研究 21-22 3 实验部分 22-28 3.1 试剂与仪器 22 3.2 芳基甲酰基乙酸乙酯40a~40k的合成 22 3.3 芳基甲酰基丙酮42a~42i的合成 22-23 3.4 β-酮酸酯氧化偶联产物41a~41k的合成 23-26 3.5 芳基甲酰基丙酮类偶联产物43a~43i的合成 26-28 4 本章小结 28-29 第二章 CAN与天然产物Lactonamycin中间体的反应研究 29-37 1 天然产物莱克霉素(Lactonamycin)简介 29-30 2 结果与讨论 30-33 2.1 关键片段52的合成设计思路 30-31 2.2 CAN与Lactonamycin中间体52反应的条件筛选 31-33 2.2.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1-32 2.2.2 CAN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2-33 2.2.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3 3 实验部分 33-36 3.1 化合物46的合成 33 3.2 化合物47的合成 33-34 3.3 化合物49的合成 34-35 3.4 化合物51的合成 35 3.5 化合物52的合成 35-36 3.6 化合物53的合成 36 3.7 化合物57的合成 36 4 本章小结 36-37 参考文献 37-4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2-43 致谢 43-44
|
相似论文
- 真空玻璃的阳极键合密封技术研究,TQ171.1
-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 电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硫酸根溶出特性研究,TQ425.23
-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 纸袋纸打浆工艺及机理研究,TS752
- 高分子粒料研磨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TQ315
- Fengycin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01.3
-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S436.8
-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 Bacillus subtilis fmbJ抗菌脂肽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55.1
-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S663.1
- 拮抗酵母菌抑菌机理及对草莓采后冷藏品质影响的研究,S668.4
- 模拟酸雨和铅污染对草坪草生长以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X517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 > 有机化合物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