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河油田S/P二元复合体系驱室内实验研究

作 者: 倪洪涛
导 师: 李宜强
学 校: 大庆石油学院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界面张力 波及体积 驱油效率 含油饱和度 油水前缘
分类号: TE35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双河油田经过28年的开发,已经历初期开发阶段、细分层系综合调整阶段、井网一次加密、二次加密为主的调整阶段、特高含水期以井组为单元的局部细分、完善调整阶段。针对目前水驱开发特高含水阶段,采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进行剩余油挖潜。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不仅能提高驱油效率,同时能扩大波及体积;而且,在应用过程中相对于三元复合体系来说,避免了碱对地层造成的伤害。因此需要加强对无碱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进行研究。本课题通过对二元复合体粘度稳定性评价、乳化性能评价、界面张力测定等静态实验,优选出适合双河油田438块ⅠⅡ1-2层系的地质特点的二元复合体系,并进行二元复合体系的相渗特征、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注入能力、吸附滞留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确定适用于研究区块的二元复合体系及最佳使用浓度、段塞大小和最佳的注入方式,确定二元复合驱的技术界限,并通过油水前缘检测系统,研究二元体系在不同渗透率油层的渗流规律和饱和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的粘度、界面张力稳定性较好;该体系组分最佳浓度为:Cp=1500mg/L,Cs=0.3%;确定二元复合体系在不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高渗透层的调整时机范围为0.21~0.37PV。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创新点摘要  7-10
前言  10-11
第一章 化学驱概况  11-15
  1.1 碱水驱  11
  1.2 表面活性剂驱  11-12
  1.3 聚合物驱  12
  1.4 复合驱  12-15
第二章 二元复合体系配伍性研究  15-22
  2.1 实验条件  15
  2.2 表面活性剂对二元体系粘度影响研究  15-16
    2.2.1 实验方案  15
    2.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15-16
  2.3 聚合物对二元体系界面张力影响研究  16-18
    2.3.1 界面张力测定原理  16-17
    2.3.2 实验方案  17-18
  2.4 二元体系粘度、界面张力稳定性影响研究  18-20
    2.4.1 实验方案  18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18-20
  2.5 二元复合体系乳化能力研究  20-22
    2.5.1 实验原理  20
    2.5.2 实验方案  20
    2.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0-22
第三章 二元复合体系中表活剂的吸附滞留规律研究  22-30
  3.1 二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滞留规律与测定原理  22-23
    3.1.1 表面活性剂吸附滞留规律  22-23
    3.1.2 ZLOCS-3型表面活性剂吸附测定原理  23
  3.2 实验条件  23-24
    3.2.1 化学试剂及仪器  23-24
    3.2.2 天然岩心砂的准备  24
    3.2.3 实验试剂的配制  24
  3.3 二元复合体系静态吸附滞留规律研究  24-26
    3.3.1 实验步骤  24
    3.3.2 静态吸附量的计算  24-25
    3.3.3 二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温线  25-26
  3.4 二元复合体系的动态吸附滞留规律研究  26-30
    3.4.1 实验方案  26
    3.4.2 动态吸附量的计算  26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30
第四章 二元复合体系渗流规律研究  30-43
  4.1 表面活性剂驱、二元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  30-38
    4.1.1 测定原理  30
    4.1.2 实验设备及流程  30-31
    4.1.3 实验方案  31-32
    4.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8
  4.2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测定  38-40
    4.2.1 测定原理  38-39
    4.2.2 测定方案  39
    4.2.3 测定结果及分析  39-40
  4.3 二元体系的注入能力研究  40-43
    4.3.1 注入能力测定原理  40-41
    4.3.2 实验方案  41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43
第五章 二元复合体系驱油参数优化  43-59
  5.1 室内实验条件  43
    5.1.1 实验用油  43
    5.1.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5.1.3 实验步骤  43
  5.2 浓度优选实验  43-46
    5.2.1 实验方案  43-44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46
  5.3 段塞优选实验  46-48
    5.3.1 实验方案  46
    5.3.2 段塞优选实验结果及分析  46-48
  5.4 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  48-59
    5.4.1 实验方案  48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8-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3
发表文章目录  63-64
致谢  64-65
详细摘要  65-72

相似论文

  1. 烷基甜菜碱复合体系溶液性质的研究,TQ423.3
  2. 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其在三次采油中应用研究,TE39
  3. 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酰胺羟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423.31
  4. 酰胺基改性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423
  5. 新乳化体系下氟烯烃的乳液聚合,TQ316.334
  6.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质研究,O647.2
  7. 火烧驱燃烧动力学与裂解热分析实验研究,TK16
  8.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水溶液与原油组分界面张力的研究,TE621
  9. 聚驱后水平井与直井结合的化学驱实验研究,TE357.4
  10. 沈84-安12块二元复合驱油技术实验研究,TE357.4
  11. 聚表剂的性能研究,TE357.4
  12. 萨中一类油层聚驱后注二元(P/S)可行性研究,TE357.4
  13. 复杂断块油层中高含水期岩心孔隙结构的网络模型研究,P618.13
  14. Na-型蒙脱土颗粒对聚驱采油污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探究,X741
  15. CO_2-SO_2体系的相平衡、界面张力及吸附等温线研究,X511
  16. 喇嘛甸油田驱油效果评价岩心实验研究,TE323
  17. 聚合物驱后无碱泡沫驱油技术研究,TE357.4
  18. 三类油层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评价,TE39
  19. 高温高盐岔30断块二元复合驱室内试验研究,TE357.46
  20. 反应型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评价,TQ423
  21. 聚表二元体系色谱分离特征,TE3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热力、混相、化学驱油(EOR,三次采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