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聚合物驱后无碱泡沫驱油技术研究
作 者: 孙丽静
导 师: 王克亮
学 校: 东北石油大学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聚驱后 超低界面张力 无碱泡沫驱 表面活性剂 发泡剂
分类号: TE35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开展聚合物驱后无碱泡沫驱油技术的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合非均质地层调驱的二元低张力体系和泡沫体系,在利用泡沫体系封堵高渗透层扩大波及体积的同时,使二元低张力体系进入中、低渗透层提高驱油效率,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聚驱后的原油采收率。首先,采用气流法筛选发泡剂,从10种发泡剂中筛选出发泡能力强、稳定性好且与HPAM的配伍性好的发泡剂—CYL。CYL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抗盐性、与HLX表活剂的相容性。在很广范围内的油田条件下,可以用作发泡剂。其次,进行了界面张力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LX与HPAM组成的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都接近10-3mN/m数量级。且抗盐性能较好,黏度保留率高和界面张力稳定性好,可以满足现场对低张力体系的性能要求。再次,选择质量浓度为0.3%的CYL为发泡剂、HLX为二元低张力体系的表活剂进行聚驱后无碱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不同的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影响较大,边调剖边驱油的注入方式好于先调剖后驱油,其中,(0.05PV CYL体系+0.05PV N2+0.1PV HLX体系)交替3次的注入方式的提高采收率值最大为14.45%。最后,实验条件相同时,采用气液交替的注入方式,泡沫体系中气液比为1:1,聚合物的浓度为1200mg/L,段塞大小为0.6PV时,二元泡沫体系提高采收率为7.84%,二元低张力体系提高采收率为5.87%,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为7.29%,都明显低于二元泡沫体系与二元低张力体系交替注入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并在天然岩心和贝雷岩心中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创新点摘要 6-9 前言 9-11 第一章 概述 11-15 1.1 国外泡沫驱油技术的发展 11-12 1.2 国内泡沫驱油技术的发展 12-15 第二章 泡沫驱油技术的理论研究. 15-25 2.1 泡沫的基本理论 15-18 2.1.1 泡沫的基本概念 15-17 2.1.2 泡沫的基本性质 17-18 2.2 泡沫驱油技术的机理 18-25 2.2.1 泡沫的生成机理 18-20 2.2.2 泡沫的衰变机理 20-23 2.2.3 泡沫驱油机理 23-25 第三章 发泡剂的性能研究 25-37 3.1 发泡剂发泡性能的评价实验 25-31 3.1.1 优选发泡剂的原则 25 3.1.2 优选发泡剂的方法 25-26 3.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26 3.1.4 实验步骤 26 3.1.5 实验结果分析 26-31 3.2 发泡剂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1-37 3.2.1 气液比对发泡剂发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31-33 3.2.2 水质矿化度对发泡剂发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33-35 3.2.3 油层温度对发泡剂发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35-37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37-43 4.1 表活剂界面活性评价实验 37-39 4.1.1 优选表活剂的原则 37 4.1.2 实验方法 37 4.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37-38 4.1.4 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结果分析 38-39 4.2 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稳定性研究 39-43 4.2.1 二元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稳定性研究 39-41 4.2.2 水质矿化度对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的影响 41-43 第五章 无碱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优选 43-52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3-45 5.1.1 实验材料 43 5.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3-44 5.1.3 实验步骤 44-45 5.2 先调剖后驱油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研究 45-48 5.2.1 实验方案 45-46 5.2.2 实验结果分析 46-48 5.3 边调剖边驱油注入方式驱油效果研究 48-52 5.3.1 实验方案 48 5.3.2 实验结果分析 48-52 第六章 无碱泡沫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 52-63 6.1 岩心类型对无碱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 52-54 6.1.1 天然岩心中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52-53 6.1.2 贝雷岩心中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53-54 6.2 岩心非均质性对无碱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 54-57 6.2.1 实验方案 54-55 6.2.2 实验结果分析 55-57 6.3 对比不同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 57-63 6.3.1 二元低张力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57-59 6.3.2 二元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59-60 6.3.3 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60-6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8 发表文章目录 68-70 致谢 70-71 详细摘要 71-81
|
相似论文
- 添加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应用,TU995
-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洗脱剂筛选及洗脱条件优化,X592
-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 改性膨润土应急处置泄漏液态有机物的研究,X703
- 改性活性炭吸附染料及稻壳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研究,X703
- 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及应用,O657.39
- 煤的湿润特性及新型湿润剂的实验研究,TD714
- 环境友好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的萃取作用研究,O647.2
- 含氮杂环缩醛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423
- 新型水性白板笔墨水的研制,TS951.23
- 介孔有机—无机杂化氧化硅螺旋纳米棒的制备,TB383.1
- 新型糖脂及糖脂/磷脂混合膜的界面性质研究,TB383.2
- 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油乳化中的应用,TQ423
-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TQ423
- 功能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Q633
- 环境友好型洗涤剂配方的研制,TQ649.5
- 微胶囊壁的形态控制及磁性、半充满微胶囊的制备,TB383.4
- 新型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423
- 油水界面合成Fe3O4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TB383.1
- 棉纤维活性染色中无机盐代用品研究,TS193.5
- 共输送阿霉素和基因的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R9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热力、混相、化学驱油(EOR,三次采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