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苏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蒋祖镖
导 师: 张晓辛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 农业生产方式循环 农业生态环境循环 农业经济循环
分类号: F32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4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江苏省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转变的过程。其中集约化农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虽然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考虑了生态环境平衡,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也以工业循环经济理论和现有的循环农业定义为指导,但是这三种模式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可持续、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和农业经济可持续有机结合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首先回顾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在我国的应用,分析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详细总结了国外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现有循环农业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对循环农业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归纳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生态环境循环和农业经济循环各自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循环农业提出了新定义;同时对江苏省农业生产中的集约化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这些发展模式,重点是现有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利用本文所提出的循环农业新定义和相关子循环的理论,对上述的四种发展模式进行了循环结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这些发展模式与循环农业标准模式的差异;最后本文对江苏省如何建立循环农业标准发展模式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8-11
    1.1.1 从粗放型生产方式到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变  8-9
    1.1.2 从集约型生产方式到循环农业的转变  9-11
  1.2 研究目标、方法和数据来源  11-12
    1.2.1 研究目标  11
    1.2.2 研究方法  11
    1.2.3 数据来源  11-12
2 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12-16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2-14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13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确立  13-14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4-15
  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15-16
3 循环农业理论的概述与研究  16-27
  3.1 循环农业的研究综述  16-19
    3.1.1 国内外循环农业的研究现状  16-19
    3.1.2 现有循环农业理论的不足  19
  3.2 本文的循环农业理论研究  19-27
    3.2.1 农业生产方式循环  19-21
    3.2.2 农业生态环境循环  21-22
    3.2.3 农业经济循环  22
    3.2.4 循环农业各子循环之间的关系分析  22-27
4 江苏省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归纳  27-39
  4.1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  27-28
  4.2 考虑生态环境平衡的发展模式  28-36
    4.2.1 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28-29
    4.2.2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9-30
    4.2.3 现有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30-36
  4.3 小结  36-39
5 江苏省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分析  39-52
  5.1 集约化农业的循环结构分析  39-40
  5.2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循环结构分析  40-41
  5.3 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  41-50
    5.3.1 稻田养鸭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  41-43
    5.3.2 “猪—沼—田”沼气利用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  43-46
    5.3.3 秸秆利用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  46-49
    5.3.4 生态环境整治型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  49-50
  5.4 小结  50-52
    5.4.1 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总结  50
    5.4.2 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总结  50
    5.4.3 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总结  50-52
6 研究结论及建立循环农业标准模式的建议  52-56
  6.1 研究结论  52-53
    6.1.1 循环农业的理论研究总结  52
    6.1.2 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循环结构分析总结  52-53
  6.2 推动江苏省建立循环农业标准模式的建议  53-56
    6.2.1 强调农业经济循环的重要性,完善和推广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53-54
    6.2.2 把产业化发展作为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  54
    6.2.3 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政策支持  54-55
    6.2.4 形成有利于建立循环农业标准模式的投入补偿机制  55
    6.2.5 完善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55-56
参考文献  56-59
详细摘要  59-61

相似论文

  1. 循环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F323.22
  2. 鞍山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3. 焦作县域经济发展探析与政策选择,F127
  4.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F205
  5. 福建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6. 郴州烟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S572
  7. 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F327
  8.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F327
  9. 民勤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10. 陕西省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F323.22
  11. 基于GIS的农业气候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0
  12. 我国生态农业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922.4
  13. 湖南省邵阳市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14.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研究,F224
  15. 明代荒政思想探讨,K248
  16.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17. 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建设对策研究,F205
  18.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茶陵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205
  19. 山西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20. 退耕还林(草)环境下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