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观赏类卵生鳉鱼太空诱变选育

作 者: 郑乐云
导 师: 王志勇;林越赳
学 校: 集美大学
专 业: 渔业
关键词: 鳉鱼 太空诱变 选育
分类号: S96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经“神舟七号”宇宙飞船搭载成活返回的及未经搭载保存于地面实验室的贡氏红圆尾鳉鱼受精卵为材料,进行了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培育,观测地面组与太空搭载组鳉鱼受精率卵在孵化率、仔鱼畸形率、鱼苗存活率、生长速度的差异;实验将太空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鳉鱼进行了连续5代的对照培育,研究了两组鳉鱼在个体大小、产卵量及卵受精率的差异;通过建立家系,比较了太空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鳉鱼不同家系间产卵量的差异,对太空搭载后产卵量大的家系进行了选育。本研究还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及不同雌雄鱼配组方式对鳉鱼产卵及受精率的影响。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太空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受精卵的孵化率、仔鱼畸形率无明显差别;搭载组雄性鱼的生长速度及个体均显著大于地面组雄性鱼(p﹤0.05);搭载组存活率高于地面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太空搭载诱变的鳉鱼受精卵孵化后鱼苗抗逆性强,存活率较高。2.经5代的对照培育,结果显示F1、F2代太空搭载组鳉鱼成鱼雄性个体大于地面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F3、F4、F5代太空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间成鱼雄性个体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F1至F5两组间成鱼雌鱼个体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搭载组鳉鱼产卵量明显高于地面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卵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家系间鳉鱼产卵量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搭载组家系间产卵量差异程度大于地面组。4.在水温26℃条件下,鳉鱼的日均产卵量最大,受精率最高,26℃是鳉鱼产卵的最佳水温; 4♂+1♀、2♂+1♀、1♂+1♀的配组方式种鱼日均产卵量最大且受精率最高,是鳉鱼产卵的最佳配组方式。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引言  8-10
  1.1 选题的背景  8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8-9
    1.2.1 鳉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8
    1.2.2 水生生物太空育种研究  8-9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第2章 贡氏红圆尾鳉人工繁殖试验研究  10-15
  2.1 前言  10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0-11
    2.2.1 实验种鱼  10
    2.2.2 温度实验  10-11
    2.2.3 雌雄鱼配组产卵实验  11
    2.2.4 数据处理  11
  2.3 结果  11-13
    2.3.1 不同温度对鳉鱼产卵量的影响  11-12
    2.2.2 不同温度对鳉鱼卵受精率的影响  12
    2.2.3 不同配组方式对鳉鱼产卵量的影响  12-13
    2.3.4 不同配组方式对鳉鱼受精率的影响  13
  2.4 讨论与小结  13-15
    2.4.1 温度对鳉鱼产卵及受精率的影响  13-14
    2.4.2 不同配组方式对鳉鱼产卵行为的影响  14-15
第3章 太空搭载鳉鱼受精卵的孵化与生长观察  15-20
  3.1 前言  15
  3.2 材料与方法  15-16
    3.2.1 实验材料  15
    3.2.2 方法  15-16
  3.3 实验结果  16-19
    3.3.1 受精卵孵化率及仔鱼畸形率  16
    3.3.2 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鱼苗培育成活率  16-17
    3.3.3 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的生长情况  17-19
  3.4 讨论  19-20
第4章 太空搭载鳉鱼子代生长及繁殖力的研究  20-29
  4.1 前言  20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0-21
    4.2.1 实验材料  20
    4.2.2 实验方法  20-21
  4.3 实验结果  21-27
    4.3.1 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体全长比较  21
    4.3.2 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体重比较  21-22
    4.3.3 搭载组与地面对照组间雌鱼产卵量的比较  22-23
    4.3.4 鳉鱼产卵周期观察  23
    4.3.5 搭载组与地面组家系间日均产卵量比较  23-25
    4.3.6 搭载组与地面组家系间受精率比较  25-27
  4.4 讨论  27-29
致谢  29-30
参考文献  30-32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32

相似论文

  1.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2.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3. 罗非鱼不同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S917.4
  4. 海南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TQ927
  5. 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TQ925
  6. 南京地区引入藏獒及几种国外犬的种质特性比较研究,S829.2
  7. 白僵菌产品开发及防治2种主要害虫的研究,S476.1
  8. 玉米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及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龙聚1号选育,S513
  9. 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树种选育及营造技术研究,S727.24
  10.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_(10),TQ925.9
  11. 选育高产Monacolin K红曲菌及深层发酵的研究,TQ920.1
  12. ‘齐鲁巨红’极晚熟桃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S662.1
  13. 加工型甜椒新品种选育及硝酸盐含量变异研究,S641.3
  14. 花生龙花243的选育及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S565.2
  15. 聚β-羟基丁酸酯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和提取工艺研究,TQ920.1
  16.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研究,S662.4
  17. 全氟十三酸(PFTriDA)对青鳉鱼的慢性毒性效应,X503.225
  18. 辽育3号杨新品种选育及特性研究,S792.11
  19. 大口黑鲈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及选育过程中遗传结构分析,S917.4
  20.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S43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各种鱼类养殖 > 观赏鱼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