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兰州市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影响机理

作 者: 黄雅娟
导 师: 张成君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植物碳同位素组成 光强 大气SO2、NO2浓度 植物器官
分类号: X1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碳同位素技术是近3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分析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来揭示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植物生理生态过程中一系列的环境信息,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光强、降水、温度及大气SO2、NO2等污染物通过改变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或光合羧化酶的活性来影响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因此,城市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反映气候信息(光强、降水、温度等),而且还可以揭示外界大气SO2、NO2等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可应用于对大气SO2、NO2等污染物的监测。通过与其它监测方法相结合,更好的反映植物的污染程度,为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机理提供新方法,新依据。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分析作为新兴起的一项监测技术,在揭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植物光合途径的鉴别、筛选高WUE、高产、抗逆性品种等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通过分析兰州市不同功能区采样点槐树器官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来揭示环境因子(光强、大气SO2、NO2污染)对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机理。所得出的具体结论如下:1)各采样点植物高层叶片的δ13C值偏正于中层叶片,火车站、盘旋路、西站、西北师大样点植物东、南方位叶片δ13C值偏正于西、北方位,光强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子。兰炼、兰化样点植物由于受到污染的影响,西、北方位叶片的δ13C值要偏正于东、南方位,污染可能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子。2)兰州市各采样点槐树叶片的δ13C值存在差异:西北师大(-30.58‰)<火车站(-30.35‰)<西站(-30.10‰)<盘旋路(-29.12‰)<兰化(-28.54‰)<兰炼(-26.45‰)。其中,西固区叶片的δ13C值要高于兰州市平均值,城关区低于兰州市平均值。采样区叶片的δ13C值随着大气SO2、N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可能表明叶片Ci值随大气SO2、NO2浓度升高而变小,说明气孔导度随大气SO2、NO2浓度升高而降低。叶片通过关闭气孔抵御环境污染,体现了植物的抗性生理特征。3)槐树光合作用器官的δ13C值要明显低于非光合作用器官的δ13C值。叶片δ13C值比树枝、树干、树皮的δ13C值要分别低0.69‰~1.91‰,2.31‰~3.20‰,2.93‰~3.65‰。在大气SO2、NO2的污染下,槐树叶片的δ13C值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偏正。化学组分的不同是植物各器官间δ13C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光合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发生碳同位素分馏现象,也可能造成树枝、树干和树皮的δ13C值偏正。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光强对罗勒叶中花青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S636.9
  2. 基于强度调制的光纤位移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电路实现,TN911.7
  3. 点衍射干涉仪中小孔尺寸对衍射光强分布影响的研究,O436.1
  4. 湍流对多色部分相干光总光强分布特性及光束扩展的影响,O436
  5. 大气湍流信道中副载波光通信系统误码率分析,TN929.1
  6. 熔石英亚表面缺陷诱导激光损伤的FDTD研究,O441.4
  7. 半导体薄膜特性实时检测技术的研究,O472.3
  8. 非傍轴衍射理论的比较与研究,O436.1
  9. 白光干涉分布式光纤压力传感器的研究,TP212
  10. 导数光声光谱技术及其应用,O433
  11. 光纤光栅制作及传感技术,TP212.14
  12. 磷酸中声致发光现象的实验研究,O426.3
  13. 不同水稻材料对光强、干旱和氮素的适应性筛选及品种差异生理研究,S511
  14.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S642.2
  15. 温度、光强与施肥量和品种互作对不结球白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S634.3
  16. 双光纤光栅推挽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与研究,TP212.9
  17. 不同环境胁迫对3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Q945.78
  18. 大气湍流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影响及测试技术研究,TN929.12
  19. 光照条件的变化对果蝇睡眠时间及睡眠,R740
  20. 三角褐指藻的油脂积累影响因素研究,TE667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植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