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方法和性能研究
作 者: 钟荣华
导 师: 郑南翔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水泥 冷再生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
分类号: U41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在整个世界还没有被普遍认同的冷再生设计方法,各个国家采用的材料与科研设备不一样,导致实验结果也有所区别,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沥青路面的冷再生还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材料的性能,再生利用的方式,配合比的设计,施工方法,都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常用的再生技术方法,并对试验所用沥青面层旧料进行了技术性质分析,研究了慢裂型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通过实验,采用水泥和乳化沥青为再生剂进行了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击实成型试件优于一次成型,且第二次成型的时间选择在30℃恒温烘箱中养生后的24小时较好,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过程中采用最佳有效流体含量指标确定外掺水量是比较合理的,采用60℃温度条件下的第二次击实更能模拟现场压实,在满足劈裂强度要求条件下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值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能减小再生层在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时产生的压实型车辙。通过采用不同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进行了混合料力学与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和水泥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能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乳化沥青和水泥对性能的影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最后推荐了乳化沥青和水泥的合适用量。最后本文对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推荐采用补强设计思想进行再生路面结构设计。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1 1.1 研究背景 11-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6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4-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5-16 1.3 科研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6-17 1.4 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和意义 17-18 1.4.1 本文研究主要目的 17-18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18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21 1.5.1 研究内容 18-19 1.5.2 研究路线 19-21 第二章 旧路调查与旧路面材料技术性质分析 21-31 2.1 旧路路基路面状况调查 21-22 2.1.1 旧路历史记录分析 21 2.1.2 路基路面调查 21-22 2.2 旧路面材料技术性质分析 22-31 2.2.1 旧路面材料取样方法与评价 22-31 第三章 慢裂型乳化沥青的制备 31-42 3.1 乳化沥青及形成机理 31-34 3.1.1 乳化沥青 31 3.1.2 乳化剂 31-32 3.1.3 乳化沥青形成机理 32-34 3.2 乳化沥青破乳机理 34-36 3.3 慢裂型乳化沥青的制备 36-40 3.3.1 乳化剂的选择 36-37 3.3.2 实验用水 37 3.3.3 沥青 37 3.3.4 各种添加剂 37-38 3.3.5 确定乳化温度 38 3.3.6 确定PH值 38-39 3.3.7 确定配方 39 3.3.8 乳化沥青制作过程 39-40 3.4 养生 40 3.5 本章小结 40-42 第四章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68 4.1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机理研究 42-45 4.1.1 乳化沥青与矿料间作用机理 42-43 4.1.2 添加水泥的旧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43-44 4.1.3 水泥—乳化沥青共同作用的强度形成机理 44 4.1.4 水泥—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强度影响因素 44-45 4.2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45-66 4.2.1 原材料准备 46-47 4.2.2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47 4.2.3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确定 47-49 4.2.4 击实试验确定最佳有效流体含量 49-55 4.2.5 用最佳有效流体含量确定外掺水量 55-56 4.2.6 试件成型方法研究 56-59 4.2.7 修正的马歇尔击实方法 59-62 4.2.8 修正后的试件成型步骤 62-63 4.2.9 最佳乳化沥青的确定 63-66 4.3 本章小结 66-68 第五章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与路用性能研究 68-83 5.1 力学与路用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68-81 5.1.1 稳定度 68-70 5.1.2 劈裂强度 70-73 5.1.3 冻融劈裂实验 73 5.1.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73-78 5.1.5 高温稳定性试验 78-79 5.1.6 低温抗裂性能试验 79-81 5.2 试验结论 81-83 第六章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83-87 6.1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83-84 6.2 冷再生半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指标 84 6.2.1 采用补强设计思想 84 6.2.2 冷再生设计指标的选取 84 6.3 设计步骤 84-86 6.3.1 路况调查 84-85 6.3.2 交通分析 85 6.3.3 计算设计弯沉值 85 6.3.4 确定当量回弹模量 85-86 6.3.5 半柔性再生层厚度计算 86 6.3.6 结构层厚度验算 86 6.4 本章小结 86-87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87-90 7.1 本文研究结论 87-88 7.2 建议 88-90 参考文献 90-92 致谢 92
|
相似论文
-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 磷石膏中微量组分对水泥熟料烧制及性能的影响,TQ177.3
- 中材汉江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F274
- 硅酸三钙的制备及硅磷酸钙骨水泥的理化性质,R318.08
- 双相磷酸钙/半水硫酸钙/丝素蛋白/rhBMP-2骨水泥强化绵羊骨缺损椎体的体内实验研究,R-332
- 西丰县寇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71
- 红柱石基低水泥耐火浇注料性能的研究,TQ175.1
- 超薄磨耗层NovaChip在广深高速公路的应用研究,U418.6
- 我国村镇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现状分析及加固,TU746.3
-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策略研究,TP273
- 基于LCA方法的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F426.71
- 环保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试验研究,TU599
- 遮热式路面太阳热反射涂层研究,TQ637
- 基于探地雷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检测技术,U416.216
-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U414
- 多年冻土地区钢丝网加筋半刚性基层性能研究,U416.2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研究,U414
- 橡胶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研究,U414
- DEIPA、EDIPA的合成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TQ172.1
-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及抗侵彻性能研究,TU528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道路工程 > 路基、路面工程 > 路面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