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

作 者: 伍艳
导 师: 张舫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民商法
关键词: 公司相互持股 母子公司 利弊分析 法律规制
分类号: D922.29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司相互持股制度是公司制度在经济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具体反映,同时该制度也是一把利弊同存的双刃剑。公司相互持股于20世纪中期首先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99年发生的广发证券和辽宁成大相互持股案成为我国第一起公司相互持股案例。此后,公司相互持股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愈演愈烈,并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了经济生活中。当我们强调公司相互持股制度的正面功能时,也应同时考虑其负面效应。因此,一方面,法律不应全盘禁止相互持股行为之实施,否则势必矫枉过正,对现行经济体制的运作造成不当伤害。另一方面,法律要对相互持股实施必要限制,以尽可能减少其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法律在相关领域的滞后,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问题予以深入研究,以合理规范积极引导我国公司相互持股的实践,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使之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也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的接轨与融合创造条件和空间。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概述,首先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公司相互持股的发展。然后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相互持股的类型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公司相互持股的社会经济作用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价值分析。运用辩证的思维,从正反两方面,评析了公司相互持股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资本积累,稳定股权结构,防止敌意收购与兼并,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造成资本虚增,引发泡沫经济;使公司机关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机制失效;限制资本的合理流动,妨碍证券市场交易机制;限制市场竞争,诱发垄断;危及交易安全,不利于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第三部分总结了发达国家对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相互持股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虽然各国的立法背景不同,但是有一些共通或者颇有成效的方法值得探讨和借鉴。第四部分首先对我国相互持股进行了考察,介绍了我国公司相互持股的现状,对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对公司相互持股的规定进行了评析。然后根据前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对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规制的立法建议。首先是对母子公司的规制,其次是对非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规制,此外,还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如限制相互持股比例,限制表决权的行使等设想。第五部分是结语,公司相互持股制度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已是不可避免。对相互持股的规制,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还要完善配套制度。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公司相互持股的发展和类型  9-12
  1.1 公司相互持股的含义  9
  1.2 公司相互持股的发展  9-10
  1.3 公司相互持股的类型  10-12
2 公司相互持股的利弊分析  12-19
  2.1 公司相互持股的优点  12-13
    2.1.1 可以稳定公司的股权结构  12
    2.1.2 可以加强公司间的合作,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  12-13
    2.1.3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  13
  2.2 公司相互持股的缺点  13-19
    2.2.1 公司相互持股对公司资本额的影响  13-14
    2.2.2 妨碍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扭曲整个经济体的资本流转机制  14-15
    2.2.3 引发公司的垄断行为  15
    2.2.4 公司相互持股造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15-19
3 国外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  19-24
  3.1 对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规制  20-22
    3.1.1 运用公司人格否认理论  21
    3.1.2 限制子公司反向持股  21-22
    3.1.3 限制反向持股的表决权  22
  3.2 信息披露制度  22-23
  3.3 损害救济制度  23-24
4 我国相互持股制度的立法完善  24-38
  4.1 我国公司相互持股的现状  24-25
  4.2 我国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定  25-29
    4.2.1 对表决权的限制  26-27
    4.2.2 信息公开  27
    4.2.3 对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特殊规制  27-28
    4.2.4 确立独立董事制度和累积投票制  28-29
  4.3 我国相互持股制度的立法完善  29-38
    4.3.1 母子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  29-31
    4.3.2 限制相互持有的股份的表决权的行使  31-32
    4.3.3 通过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约经营者的权利  32-35
    4.3.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35
    4.3.5 谨慎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35-36
    4.3.6 违反相互持股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  36-38
5 结语  38-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3
附录  43

相似论文

  1.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D631.4
  2. 论市场误导行为的法律规制,F123.9
  3. 转移定价法律规制研究,F275
  4. 论一人公司,D922.291.91
  5. 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研究,D922.294
  6. 论恶意诉讼,D925.1
  7. 无意思联络网络群体性侵权研究,D913
  8. 论外资并购环境下中国的反垄断法律规制,D922.294
  9. 我国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922.5
  10. 试论公安机关技术侦查手段的法律规制,D925.2
  11. 试论我国网络犯罪的防控,D917
  12. 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权及其法律规制,D922.1
  13. 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D923.4
  14. 论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及其法律规制,D924.392
  15. 商品炒作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922.294
  16. 论我国公共物品民营化的法律规制,F299.24
  17. 论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制,D922.1
  18. 网络传播中的名誉侵权行为研究,D923
  19. 论个人金融理财法律规制的冲突和协调,F832.2
  20. 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法律规制研究,D922.281
  21. 涉诉信访的成因与法律规制,D9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企业法、公司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