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末明初杂剧的市民精神与文化转型

作 者: 侯洁
导 师: 黄季鸿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杂剧 市民精神 元末明初 精神延续 文化复归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杂剧是中国近世文学发生期市民文学的主要代表,近世文学的主要特征——市民意识也就构成了杂剧艺术的独特风貌。市民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个人欲望需求的肯定,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和乐观性精神,在杂剧的繁盛期也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然而到了元末明初,随着朝代更替,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使得杂剧,这一新兴的市民文学的创作内容和思想意义发生了一些转变,表现于市民意识在作品中的减弱,和正统文化思想的逐渐抬头,使戏曲的发展受到重创。但是,也并不能说元末明初的杂剧创作就此一蹶不振,事实证明,无论是元末还是明初,作品中都依然可以看到杂剧兴起之初,直抒胸怀,大胆活泼的时代风尚。可以说,在元末明初时代交替的大环境中,杂剧是在部分延续着市民精神的余韵基础上,而慢慢走上向传统文化复归的道路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9
一、元杂剧兴起和繁荣期的特点与市民精神  9-19
  (一) 民主性  10-14
  (二) 批判性  14-16
  (三) 乐观性  16-19
二、元末杂剧的特点与市民精神  19-28
  (一) 传统文化的回归  20-23
    1、美人伦  20-22
    2、立正统  22-23
  (二) 市民精神的延续  23-28
三、明初杂剧的文化转型  28-39
  (一) 市民精神  29-31
  (二) 封建教化  31-39
    1、封建道德与正统思想  31-34
    2、妓女教化用心良苦  34-35
    3、困亨有数宿命因果  35-36
    4、节令庆贺歌功颂德  36-39
结语  39-41
参考文献  41-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从“神判”到“人判”,I207.41
  2. 元杂剧以诗为媒现象考论,I207.3
  3. 《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H146
  4. 《元刊杂剧三十种》叠字现象研究,H141
  5. 杨景贤及杂剧《西游记》研究,I207.419
  6. 关汉卿杂剧副词研究,H146
  7. 元杂剧男主角形象研究,I207.37
  8. 论元杂剧的生命意识,I207.3
  9. 戏曲家陈与郊研究,I207.3
  10. 石韫玉戏曲研究,I207.3
  11. 陶宗仪的人生与诗歌研究,I207.22
  12. 元杂剧之公案剧研究,I207.3
  13. 元杂剧判词研究,I207.3
  14. 元明之际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文学精神,I207.41
  15. 民族文化交融的奇葩,I207.3
  16. 元末明初隐逸研究,K248
  17. 变文、元刊杂剧量词比较研究,H146
  18. 徐复祚戏曲理论与创作研究,I207.3
  19. 论嵇永仁及其戏曲创作,I207.37
  20. 水浒戏述论,I207.37
  21. 明代中后期单折讽刺杂剧研究,I207.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