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海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及多糖发酵工艺研究

作 者: 肖前青
导 师: 刁治民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黄绿蜜环菌 菌丝体 多糖 生物学特性 检测 提取 发酵
分类号: S567.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在青海湖地区采集到的蘑菇子实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参照文献及有关资料,初步鉴定为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centes)、口蘑目(Tricholomat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属(Armillaria)。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株黄绿蜜环菌菌株,选出试验菌株QHH-1。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多糖发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黄绿蜜环菌生理学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碳源对葡萄糖和甘露醇利用最好;氮源对草酸铵、氯化铵、麸皮煮汁、硫酸铵、牛肉膏利用较好;无机盐对磷酸二氢钾利用最好;生长因子对维生素B,利用最好;在pH值为7.0时生长最好。通过进一步正交试验获得优化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氯化铵2g,KH2PO40.2g,MgSO40.2g,FeSO40.2g,Al2(SO430.2g,维生素B1 1mg,维生素B21mg,水1000ml。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检测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对葡萄糖、L-鼠李糖、半乳糖、D-果糖、木糖显色条件优化试验,最大吸收波长试验,稳定性试验,确定葡萄糖为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标准曲线标准品并制作标准曲线。通过对两种测定方法在稳定性和回收率方面的比较,选取苯酚-硫酸法作为黄绿蜜环菌多糖测定方法。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提取试验先对热水法、碱法、酸法三种多糖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热水法多糖提取回归方程为:Y=10.38-0.31 x1-0.51 x2-0.18 x3+0.25x22-0.88x32,优化多糖提取条件为浸提比1:10,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79℃。碱法多糖提取回归方程为:Y=10.32+1.28 x1+0.38 x2-1.98 x22,优化多糖提取条件为pH值11.0,浸提时间1.16h,浸提温度71.3℃。酸法多糖提取回归方程为:Y=9.42+1.16 x3-2.1x1 x2+0.80 x12-1.09 x32,优化多糖提取条件为pH值5.0,浸提时间1.5h,浸提温度57.6℃。然后经比较,确定酸法多糖提取为最佳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发酵试验通过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获得多糖发酵模型方程:Y=13.747-0.27 x2-0.87 x3-0.562 x4+0.062 x5-0.065 x6,从而得到优化条件为:蔗糖5.0g,草酸铵0.5g,牛肉膏0.5g,K2HPO43.0g,维生素B10.05mg。初步总结了多糖发酵工艺和提取工艺。多糖发酵工艺:菌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三级种子→液体发酵→多糖提取。多糖提取工艺:菌丝体→干燥→粉碎→酸法浸提→浓缩、醇析、洗涤→干燥→粗多糖。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1
前言  11-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3
  1.1 食用菌业发展概况  12-15
    1.1.1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12-13
      1.1.1.1 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12
      1.1.1.2 低脂肪、低热能  12-13
      1.1.1.3 维生素含量丰富  13
      1.1.1.4 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  13
    1.1.2 食用菌的保健价值  13-14
      1.1.2.1 免疫抗肿瘤作用  13
      1.1.2.2 抗病毒作用  13
      1.1.2.3 调节血脂作用  13-14
    1.1.3 食用菌生产现状  14-15
  1.2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15-20
    1.2.1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15-18
      1.2.1.1 调节机体免疫作用  15-17
      1.2.1.2 抗肿瘤作用  17
      1.2.1.3 对心血管的作用  17
      1.2.1.4 抗病毒活性  17-18
      1.2.1.5 健胃保肝作用  18
      1.2.1.6 抗炎作用  18
      1.2.1.7 抗氧化活性  18
      1.2.1.8 其它功能  18
    1.2.2 食用菌多糖的检测  18-19
    1.2.3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工艺  19-20
      1.2.3.1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  19
      1.2.3.2 食用菌多糖的纯化  19-20
  1.3 黄绿蜜环菌研究现状  20-23
第二章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物学特性  23-33
  2.1 试验材料  23
  2.2 试验方法  23-26
    2.2.1 菌种分离纯化  23-24
    2.2.2 菌株的保存  24
    2.2.3 黄绿蜜环菌试验菌株筛选  24
    2.2.4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形态观察  24
    2.2.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理学特性研究  24-26
      2.2.5.1 不同碳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试验  25
      2.2.5.2 不同氮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试验  25
      2.2.5.3 不同无机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试验  25
      2.2.5.4 不同生长因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试验  25-26
      2.2.5.5 不同pH值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试验  26
      2.2.5.6 不同温度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试验  26
      2.2.5.7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26
  2.3 结果与分析  26-33
    2.3.1 菌种分离纯化  26-27
    2.3.2 试验菌株筛选  27
    2.3.3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形态  27
    2.3.4 黄绿蜜环菌生理学特性研究  27-33
      2.3.4.1 不同碳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7-28
      2.3.4.2 不同氮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8
      2.3.4.3 不同无机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8-29
      2.3.4.4 不同生长因子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9
      2.3.4.5 不同pH值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9-30
      2.3.4.6 不同温度对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0
      2.3.3.7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30-33
第三章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检测技术  33-59
  3.1 试验材料  33
  3.2 试验方法  33-37
    3.2.1 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  33-35
      3.2.1.1 苯酚-硫酸法标准曲线条件选择  33-34
      3.2.1.2 苯酚-硫酸法的稳定性试验  34
      3.2.1.3 苯酚-硫酸法标准曲线制备  34
      3.1.1.4 苯酚-硫酸法的回收试验  34-35
    3.2.2 蒽酮-硫酸法测定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  35-37
      3.2.2.1 蒽酮-硫酸法标准曲线条件选择  35-36
      3.2.2.2 蒽酮-硫酸法的稳定性试验  36
      3.2.2.3 蒽酮-硫酸法标准曲线制备  36
      3.2.2.4 蒽酮-硫酸法的回收试验  36-37
  3.3 结果与分析  37-59
    3.3.1 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  37-48
      3.3.1.1 苯酚-硫酸法标准曲线条件选择  37-46
      3.3.1.2 苯酚-硫酸法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46-47
      3.3.1.3 苯酚-硫酸法标准曲线制备  47-48
      3.3.1.4 苯酚-硫酸法的回收试验结果  48
    3.3.2 蒽酮-硫酸法测定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  48-59
      3.3.2.1 蒽酮-硫酸法标准曲线条件选择  48-57
      3.3.2.2 蒽酮-硫酸法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57
      3.3.2.3 蒽酮-硫酸法标准曲线制备  57-58
      3.3.2.4 蒽酮-硫酸法的回收试验结果  58-59
第四章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提取  59-73
  4.1 试验材料  59
  4.2 试验方法  59-63
    4.2.1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热水法多糖提取  59-61
      4.2.1.1 浸提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59
      4.2.1.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59
      4.1.1.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59
      4.1.1.4 乙醇沉淀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59-60
      4.1.1.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热水法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60-61
    4.2.2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碱法多糖提取  61-62
      4.2.2.1 浸提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1
      4.2.2.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1
      4.2.2.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1
      4.2.2.4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1
      4.2.2.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碱法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61-62
    4.2.3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酸法多糖提取  62-63
      4.2.3.1 浸提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2
      4.2.3.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2
      4.2.3.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2
      4.2.3.4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  62
      4.2.3.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酸法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62-63
  4.3 结果与分析  63-73
    4.3.1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热水法多糖提取  63-66
      4.3.1.1 浸提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3
      4.3.1.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3-64
      4.3.1.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4
      4.3.1.4 乙醇沉淀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4
      4.3.1.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热水法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64-66
    4.3.2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碱法多糖提取  66-69
      4.3.2.1 浸提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6
      4.3.2.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6-67
      4.3.2.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7
      4.3.2.4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7
      4.3.2.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碱法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67-69
    4.3.3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酸法多糖提取  69-73
      4.3.3.1 浸提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9
      4.3.3.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69-70
      4.3.3.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70
      4.3.3.4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70
      4.3.3.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酸法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70-73
第五章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发酵  73-76
  5.1 试验材料  73
  5.2 试验方法  73-74
  5.3 结果与分析  74-76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76-82
  6.1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物学特性  76-77
  6.2 黄绿蜜环菌多糖检测技术  77-78
    6.2.1 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绿蜜环菌多糖  77
    6.2.2 蒽酮-硫酸法测定黄绿蜜环菌多糖  77-78
  6.3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提取  78-79
  6.4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发酵  79
  6.5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发酵初步工艺  79-80
  6.6 黄绿蜜环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初步工艺  80
  6.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80-82
    6.7.1 存在的问题  80
    6.7.2 研究前景  80-82
参考文献  82-85
图版  85-87
致谢  87-88
个人简历  88-89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9

相似论文

  1. 基于DSP的离焦信号同步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TH741
  2. 慢光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电路设计,V241.5
  3. 光纤陀螺信号处理线路FPGA实现,V241.5
  4. 基于ARM9机车信号系统检测装置的设计与优化,U284.91
  5. 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定位技术研究,U416.2
  6.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7. 航天继电器时间参数测试分析技术的研究,TM58
  8.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9. 基于均值匹配的Turbo码联合译码的Matlab实现,TN911.22
  10.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1. 天波超视距雷达目标仿真与信号处理算法研究,TN958.93
  12. 图像拼接技术研究,TP391.41
  13. 基于人眼检测的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技术,TP391.41
  14.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15.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16.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17.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TP391.41
  18. 中医舌诊中舌形与齿痕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TP391.41
  19. 舌图像中瘀斑瘀点检测技术研究,TP391.41
  20. 空间交会接近视觉测量方法研究,TP391.41
  21. 图像实时采集、存储与处理方法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菌类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