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作 者: 吴晓璐
导 师: 马蔚纯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大气污染 排放系数 排放清单
分类号: X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47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由江浙沪毗邻地区的16个城市组成,是中国当代三大都市群中总体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度不断加快,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长三角的大气污染特征为石油型和煤烟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依据国内外文献调研,目前还缺乏专门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研究。在本文研究中,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6个城市,对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进行识别与分类,采用排放系数法,建立了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本文中,将大气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工业及商业源)、交通流动源以及面源。其中,工业及商业源主要包括电厂、工业锅炉、医院、宾馆等污染源;交通流动源主要包括机动车行驶排放和道路扬尘排放;面源主要指居民生活燃气排放、秸秆燃烧排放以及植被有机物排放等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污染源。对于工业及商业污染排放源,为了能够找出更为符合长三角发展情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对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排污申报以及环评报告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研究,计算出各工业及商业行业的燃料排放系数,从而估算由于工业及商业燃料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对于交通流动源,本研究采用欧盟COPERTⅢ模型估算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并且根据道路不同的车流量水平估算了上海市道路扬尘的排放情况。对于民用燃气排放,估算了长三角地区居民住宅内由于煤气、天然气以及石油液化气的燃烧使用而产生的污染物。对于秸秆燃烧排放,通过估算长三角各地区的粮食产量及秸秆燃烧量,得到秸秆燃烧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并将其分摊到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及农田的地块中。通过本排放清单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210万吨,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为203万吨,一氧化碳的年排放量为274万吨,颗粒物的年排放量为278万吨,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年排放量为74万吨,多环芳烃的年排放量为22吨。为了验证本排放清单的可信度,将本研究的估算结果与国外较为成熟的TRACE-P以及REAS两个排放清单进行比较。经过比较,上海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清单与这两个清单的污染空间分布及具体排放量均非常接近,从长三角整体看来,本文研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估算结果与上述两个排放清单的数据比较一致,而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上述两个排放清单的数据相比总体偏小。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第一章 引言  8-17
  1 城市及区域大气污染  8-11
    1.1 大气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  8-9
    1.2 我国城市及区域大气污染特征  9-11
  2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11-16
    2.1 大气污染源分类以及研究方法  11-12
    2.2 国外研究状况  12-13
    2.3 国内研究状况  13-16
  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7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17-44
  1 长三角地区基本情况  17-19
    1.1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及发展概况  17-18
    1.2 长三角地区能源使用情况  18-19
  2 技术路线  19-26
    2.1 研究年份和研究区域  19-20
    2.2 数据来源  20-21
    2.3 大气污染源识别  21-24
    2.4 排放清单中污染物遴选  24-25
    2.5 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技术路线  25
    2.6 大气污染物排放计算的基本公式  25-26
  3 长三角地区不同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的计算方法  26-44
    3.1 工业及商业源燃料燃烧排放  26-32
    3.2 交通流动源排放  32-38
    3.3 居民生活燃气排放  38-39
    3.4 秸秆燃烧排放  39-40
    3.5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40-43
    3.6 污染源计算方法汇总  43-44
第三章 计算结果与讨论  44-72
  1 工业及商业源燃料燃烧排放  44-54
    1.1 上海地区常规污染物排放计算结果  44-47
    1.2 江浙地区常规污染物排放计算结果  47-49
    1.3 多环芳烃排放情况  49-51
    1.4 点源排放时间分摊系数  51-54
  2 交通线源排放情况  54-60
    2.1 交通流动源排放量计算*  54-58
    2.2 铺设道路杨尘排放量计算  58-59
    2.3 交通流动源排放的时间分摊系数  59-60
  3 民用燃气排放量  60-65
    3.1 上海市民用燃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60-62
    3.2 江浙地区民用燃气排放量计算  62-64
    3.3 民用燃气排放空间分布  64
    3.4 民用燃气燃烧排放时间变化系数  64-65
  4 秸秆燃烧排放  65-70
    4.1 上海市秸秆燃烧排放量计算  65-67
    4.2 江浙地区的粮食产量及秸秆燃烧排放量计算  67-69
    4.3 秸秆燃烧排放的时间分摊系数  69-70
  5 植被面源的VOC排放  70
  6 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70-72
第四章 结果对比与分析  72-83
  1 TRACE-P及REAS排放清单简介  72-75
    1.1 TRACE-P项目简介  72-74
    1.2 REAS排放清单简介  74-75
  2 排放清单比较  75-81
    2.1 江苏省排放量比较  77-79
    2.2 浙江省排放量比较  79-80
    2.3 上海市排放量比较  80
    2.4 小结  80-81
  3 本次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工作展望  81-83
    3.1 存在的问题  81-82
    3.2 未来工作展望  82-83
第五章 结论  83-85
参考文献  85-9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2-93
致谢  93-94

相似论文

  1. 基于线源模型的交通大气污染研究,X51
  2. 青岛市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研究,X51
  3.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研究,X51
  4.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农业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TU986.5
  5.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922.68
  6.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F127;F224
  7. 安徽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及可达性分析,X321
  8. 生活垃圾焚烧UP-POPs排放特征与催化降解装置,X799.3
  9. 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F127
  10. 江西省能源效率及环境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F206;F205
  11. 长江三角洲电信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F127
  12. 江苏省土地承载力研究,F301
  13. 广州市灰霾天气对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R188
  14. SO_2吸入诱导缺血性脑中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R743.3
  15. 集约化猪场的恶臭排放与扩散研究,X512
  16. 曹妃甸港口码头煤炭与矿石粉尘污染特性研究,X513
  17. 工业结构对废水排放的影响及污水处理项目融资模式研究,F424;X505
  18. GIS支持下的长江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X820.2
  19. 宁夏灵武灌区农业退水水质评价研究,X824
  20. 集约化猪场NH_3的排放系数研究,X5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