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建省两种双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
作 者: 张洁
导 师: 吴祖建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野葛花叶病毒分离物Yg3 胜红蓟黄脉病毒福建烟草分离物F2 侵染性克隆 致病机制
分类号: Q93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 WTGs,双生病毒科)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单链环状DNA病毒,是世界多种重要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危害之一,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近年来,我国华南各省的杂草上也都发现有双生病毒,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对福建省杂草上的双生病毒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致病机制作了初步研究。从福建省福州地区采集了表现有典型双生病毒症状的野葛(Pueraria montana)病样,通用引物PA/PB对野葛样品进行了特异PCR检测,结果发现,样品中有大约500 bp的条带,表明此野葛中极有可能含有双生病毒。随机选择了三个克隆Yg1、Yg2及Yg3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此三个克隆之间的差异极小,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8%以上(登录号FJ539016, FJ539017和FJ539018),说明此样品很可能是由同一种双生病毒侵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Yg3样品中的双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了研究。通过一对背靠背引物获得了Yg3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序表明,Yg3 DNA-A全长2729 nt (登录号FJ539014),具有典型的粉虱传双生病毒特征:共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 ORF),其中正义链编码2个ORFs,分别为AV1和AV2,反义链编码AC1、AC2、AC3和AC4四个ORFs,其茎环结构区含有TAATATTAC保守序列。经NCBI检索和BLAST比对发现,Yg3 DNA-A与野葛花叶病毒DNA-A(Kudzu mosaic virus-[Vietnam:Hoabinh:2005] DNA-A,KuMV-[VN:Hoa:05] DNA-A,登录号DQ641690)同源性最高,为92.9%。用Beta01/Beta02特异引物并未发现有DNA-β存在,然而用TempliPhiTM Kit试剂盒扩增得到2677 bp的片段(登录号FJ539015),NCBI BLAST比对发现其与野葛花叶病毒DNA-B(Kudzu mosaic virus-[Vietnam:Hoabinh:2005] DNA-B,KuMV-[VN:Hoa:05] DNA-B,登录号DQ641691)同源性最高,为81.7%。由此,我们确定Yg3为野葛花叶病毒(Kudzu mosaic virus,KuMV)的一个分离物,并将其命名为野葛花叶病毒分离物Yg3(Kudzu mosaic virus Yg3 isolate,KuMV-Yg3)。Yg3 DNA-B编码两个ORFs,即反义链上的BC1和正义链上的BV1,同时也含有保守序列TAATATTAC。为了研究KuMV DNA-A和DNA-B在致病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KuMV-Yg3 DNA-A和DNA-B的侵染性克隆,注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后发现,共同接种DNA-A和DNA-B的烟草叶片出现黄色褪绿斑点症状,而单独接种DNA-A或DNA-B的烟草中未出现任何症状。另外,我们对胜红蓟黄脉病毒福建烟草分离物F2(Ageratum yellow vein virus-F2, AYVV-F2)的DNA-A(登录号EF527823)及其伴随DNA-β(登录号EF527824)及本实验室保存的一个缺陷型DNA-β(ΔDNA,登录号FJ605171)进行了侵染性克隆的构建,以期对其致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注射烟草后发现,AYVV-F2 DNA-A+ DNA-β或者AYVV-F2 DNA-A+ΔDNA-β这两种组合都能引起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及普通烟(Nicotiana tobacum)轻微的黄脉症状。
|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2-18 1 双生病毒的分类 12-15 1.1 玉米线条病毒属(Mastrevirus) 13 1.2 甜菜曲顶病毒属(Curtovirus) 13 1.3 番茄伪曲顶病毒属(Topocuvirus) 13 1.4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 13-15 2 双生病毒伴随的类似 Nanovirus 的 DNA1 分子 15 3 双生病毒伴随新型的卫星分子—DNA-β 15-16 4 双生病毒的危害 16 5 双生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应用 16-17 6 立题依据 17-18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8-24 1 材料 18 1.1 毒源 18 1.2 菌株和质粒 18 1.3 主要试剂 18 1.4 常用缓冲液及抗生素的配制(见附录A) 18 2 方法 18-24 2.1 植物总DNA 提取(CTAB 法) 18-19 2.2 PCR 19-20 2.3 PCR 产物纯化 20 2.4 DNA 克隆技术 20-22 2.5 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 22-23 2.6 Southern 印迹检测 23 2.7 DNA 序列测定及分析 23-24 第三章 侵染野葛的双生病毒鉴定 24-34 1 材料和方法 24-26 1.1 毒源 24 1.2 植物总DNA 的提取 24-25 1.3 PCR 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25 1.4 序列分析 25-26 2 结果与分析 26-32 2.1 病毒分离物的分子检测 26-27 2.2 Yg3 是野葛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 27-30 2.3 Yg3 病毒基因组结构 30-32 3 讨论 32-34 第四章 野葛花叶病毒致病性研究 34-44 1 材料与方法 34-37 1.1 材料 34 1.2 构建侵染性克隆所用引物(表4.1) 34-35 1.3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图4.1) 35 1.4 侵染性克隆的转化 35 1.5 农杆菌接种 35 1.6 接种后 KuMV-Yg3 的 PCR 鉴定 35-36 1.7 病毒DNA 的Southern 印迹检测 36-37 2 实验结果 37-42 2.1 KuMV-Yg3 病毒分离物 DNA-A 及 DNA-B 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37-40 2.2 KuMV-Y93 DNA-A 及DNA-B 致病性测定 40-42 3 讨论 42-44 第五章 胜红蓟黄脉病毒及其伴随卫星分子致病性研究 44-57 1 材料与方法 44-49 1.1 材料 44 1.2 构建侵染性克隆所用引物(表5.1) 44-45 1.3 构建AYVV-F2 DNA-A、DNA-β及ΔDNA-β侵染性克隆(图5.1) 45 1.4 侵染性克隆的转化 45 1.5 农杆菌接种 45 1.6 接种后AYVV-F2 DNA-A、DNA-β及ΔDNA-β的PCR 鉴定 45-49 2 实验结果 49-55 2.1 AYVV-F2 DNA-A、DNA-β及ΔDNA-β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49-53 2.2 AYVV-F2 DNA-A、DNA-β及ΔDNA-β的致病性测定 53-55 3 讨论 55-57 全文小结 57-59 参考文献 59-64 附录 A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64-67 附录 B 本文所用载体图谱 67-68 附录 C 本文所用核酸分子量标准 Lambda DNA-EcoR I+Hind III (A) 及 150bp DNA Ladder Marker (B) 68-69 附录 D 本文所用术语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69-70 附录 E 硕士期间发表相关文章 70-71 致谢 71
|
相似论文
- 一株番茄不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侵染性克隆研究,S432.41
- 不同H1N1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R373
- 黄瓜花叶病毒M和Fny株系假重组体在系统侵染的烟草中的基因表达分析,S432.41
- CMV芭蕉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与侵染性克隆研究,S436.8
- 狂犬病病毒固定株和街毒株感染鼠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S855.3
- SS7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高致病性PRRSV混合感染的致病性研究,S858.28
- 类病毒分子间及分子内重组体研究,S432.41
- 葡萄类病毒基因多样性分析及其侵染性克隆的构建,S436.631
- 赛葵曲叶病毒的鉴定,S432.41
- 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132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R378.21
- 福建省一品红上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S436.8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体内细胞因子与病毒的定量检测,S858.28
- 玉米弯孢菌产毒条件、产毒能力及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S435.13
-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模拟、致病机理和高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S436.421
- 侵染半夏的黄瓜花叶病毒研究,S435.672
- 与双生病毒/卫星复合物伴随的DNA1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S432.41
- 根虫瘟霉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桃蚜致病机理的研究,S476.12
- 云南省几种作物及杂草上双生病毒及伴随的DNAβ的分子鉴定,S432.41
- 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蚜虫致病机理的研究,S482.3
-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5功能分析及甜菜抗病品种的鉴定,S435.6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 > 病毒(滤过性病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