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莎士比亚与赛撒尔的《暴风雨》中人物身份的后殖民对比研究

作 者: 杨彦
导 师: 宋慧玲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身份 东方主义 代理人 文化霸权 杂糅
分类号: I0-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莎士比亚的最后一个剧本《暴风雨》于1611年创作完成,仪仅在几年前第一个殖民地刚刚在新世界建立。因此,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这部剧不同与莎士比亚的诸多其它剧本,并为此剧渲染了殖民主义的色彩。即使不作任何改动或改编,《暴风雨》这个剧本就已经在呼唤着对它的殖民主义解读;而当赛撒尔改写此剧本时,已有学者在殖民主义视角下对《暴风雨》作了解读与分析。赛撒尔的《暴风雨》是对莎氏《暴风雨》的重写,填补了莎士比亚所隐藏的空白,因此那些被遗忘的便可以被忆起并言说。而且,赛撒尔以莎剧《暴风雨》为范式,反映出欧洲对于他者的态度受到了当时政治文化背景的很大影响,并且突出强调了欧洲对新世界殖民的险恶后果。鉴于这两个剧本,尤其是赛撒尔的《暴风雨》,并未得到中国学界的太多关注,本论文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即莎士比亚的剧本如何言说了殖民主义话语,而赛撒尔又是如何在后殖民语境下解读剧本中的主要人物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论文借用了爱德华·萨义德,安东尼·葛兰西,罗伯特·菲利普森,霍米·巴巴及斯皮瓦克的一些后殖民理论观点,仔细地对比和分析了两个剧本中共有的三个人物的不同身份。论文共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依据东方主义理论对比和分析了普洛斯彼罗的不同身份,进而揭示出赛萨尔改写的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对欧洲殖民主义的一种回应。第二章集中讨论两个凯力班的不同身份。第三章聚焦爱丽尔的不同身份问题。最后,本论文指出虽然在两个剧本中普洛斯彼罗都被视为一个殖民者,而凯力班与爱丽尔都被标记为“他者”,但他们的不同作用以及剧作家的不同态度都蕴含在他们的不同身份之中。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基于身份的多重数字签名及签密算法研究,TN918.1
  2.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3. 天津中远物流(天荣)公司业务流程优化与对策分析,F552
  4.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5. 品牌叙事中身份认同的建构,H04
  6. 商业银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7. 户籍身份制约下的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923
  8. 张安泰诉建行白银分行侵权纠纷一案分析,D923
  9. 《莫娜在希望之乡》中莫娜的身份追求,I712.074
  10. 流散下的身份构建,I712.074
  11. 叶广芩小说中的文化情结研究,I207.42
  12. 《爱药》中文化身份追寻的主题解读,I712.074
  13. 拜伦的东方书写研究,I561.06
  14. LY公司项目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F272.92
  15. 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法律问题研究,D923.9
  16.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主题研究,I712.074
  17. 嵌入式Web系统安全性的研究与实现,TP393.08
  18. 文化排斥:学校教育进行底层社会再生产的机制,G40
  19. 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分析,TP393.08
  20. 校园网认证系统的研究和实现,TP393.08
  21. 交互式网络电视增值业务平台的设计,TN949.292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的方法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