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重构问题

作 者: 李燕
导 师: 陈建宪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民间文学
关键词: 太昊陵庙会 传统民俗文化 现代重构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5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重构,指的是在现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语境下,民俗文化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为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要而不断调整与适应的文化变迁过程。有关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发现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生命力的深层动因,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提高我们对于传统民俗的文化自觉。传统民俗文化现代重构的意义不仅体现着对民族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更体现着现代社会对于民俗传统的迫切呼唤。世界正在现代化的轨道上快速发展,而现代化的核心则是传统文化关注相对较少的科学与技术,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冲击着各民族本土文化,这种剧烈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令人欣慰的是,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稳定的文化内核在代代相传中不断被整合入当代文化系统,发挥着新的功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传统民俗文化是能够实现现代重构的。本文以庙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中极具地方特色的群体性信仰活动为对象,以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的田野调查为写作基础,描述了庙会上出现的大量民俗事项,如添坟、拴娃娃、还童子、泥泥狗等,进而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进行人类学、文化学的分析。在呈现庙会的繁荣景象同时,研究活跃在太昊陵庙会上的参与者——政府、民众和包括学者、旅游者在内的外来者,目的在于从庙会文化现象的推动力入手,讨论使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的途径,进而研究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重构问题。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11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7-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8-9
  三、本文研究方法简介  9
  四、全文结构  9-11
第一章 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综述  11-27
  一、淮阳太昊陵历史与现状  12-16
  二、太昊陵的香火  16-18
  三、泥泥狗和布老虎  18-20
  四、人祖前的说唱,舞蹈,以及所谓的“功”,守陵人  20-22
  五、担经挑  22-24
  六、添坟、“子孙窑”、“拴娃娃”及“还童子”的风俗  24-27
第二章 太昊陵庙会的参与者  27-34
  一、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  27-28
  二、最忠实的参与者——民众  28-32
  三、持观察立场的第三方——包括学者在内的外来者、旅游者  32-34
第三章 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重构问题  34-39
  一、作为民众心理治疗场所的庙会  34-35
  二、作为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和旅游经济新亮点的庙会  35-36
  三、终结还是契机——传统文化重构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36-39
第四章 结论  39-41
参考文献  41-43
后记  43

相似论文

  1. 论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重构,B823.1
  2.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及其现代重构,B825
  3. 传统调解制度及其现代重构之思考,D915.14
  4. 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J607
  5.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6.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G122
  7. 传媒制度与文化传播,G122
  8. 现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G122
  9. 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G122
  10. 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性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析,G122
  11.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G122
  12. 人间幸福的执著追求,G122
  13. 四川省城市化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G122
  14. 河北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课程设置研究,G122-4
  15. 山西柳林“盘子会”文化阐释,G122
  16. 口述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G122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G122
  18. 从“有机更新”思想,谈陕西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G122
  19. 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G122
  20. 寻觅与重塑逝去的辉煌,G122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发展探索,G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