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L6R、APM1和KCNQ1基因与湖北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作 者: 章双
导 师: 黄青阳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 脂联素基因 KCNQ1基因 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定量PCR Meta分析
分类号: R58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多基因复杂疾病,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其均有影响。因其遗传存在高度异质性,在不同国家或种族间,T2DM与候选基因关联研究的结论差异较大。本实验选择IL6R、APM1和KCNQ1基因作为研究的候选基因,探讨IL6R D358A(rs8192284)、APM1SNP45(rs13061862)及KCNQ1 rs2237892多态性在湖北汉族人群T2DM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征集981例T2DM病人及对照样本,测定临床和生化指标,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对IL6R D358A和APM1SNP45进行基因分型,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KCNQ1 rs2237892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IL6R D358A、APM1 SNP45及KCNQ1rs2237892多态性与T2DM进行关联测验,并做Meta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IL6R D358A、APM1 SNP45及KCNQ1 rs2237892多态性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所选人群具有代表性。2.IL6R基因D358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T2DM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C:13.4%vs.20.0%,P=0.006;C:36.0%vs.41.4%,P=0.016),C等位基因降低了T2DM患病风险(OR=0.62,P=0.00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多态位点与性别、肥胖指数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在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和肥胖等因素前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CC基因型与T2DM显著相关(调整前:OR=0.603,95%CI=0.415~0.875,P=0.008;调整后:OR=0.621,95%CI=0.424~0.910,P=0.014)。以上结果表明,IL6R基因D358A多态与湖北汉族人T2DM显著相关,CC基因型是T2DM的遗传保护因子,Meta分析结果亦支持该结论(P=0.002,OR=0.65,95%CI=0.50~0.86)。3.APM1基因SNP45多态位点GG基因型与T2DM显著相关,T2DM组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G:11.1%vs.6.3%,P=0.015),但T2DM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血压和肥胖等因素前后,GG基因型与T2DM均显著相关(调整前:OR=1.808,95%CI=1.089~2.999,P=0.022;调整后:OR=1.982,95%CI=1.211~3.018,P=0.034)。以上结果表明,APM1基因SNP45多态与湖北汉族人T2DM显著相关,GG基因型是T2DM的遗传危险因子。对中国人群APM1基因SNP45多态与T2DM关联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GG基因型与T2DM显著关联(P<0.00001,OR=2.45,95%CI=1.86~3.24)。4.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型:P=0.562,等位基因:P=0.2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经年龄、性别、血压和肥胖等多因素调整前后的结果均显示,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CC基因型与T2DM无显著相关性。但是,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多态位点与T2DM显著关联,CC基因型是T2DM的遗传风险因子(P<0.001,OR=1.25,95%CI=1.21~1.29)。结论:1.IL6R基因D358A多态与湖北汉族人T2DM显著相关,CC基因型是T2DM的遗传保护因子。2.APM1基因SNP45多态与湖北汉族人T2DM显著相关,GG基因型是T2DM的遗传危险因子。3.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与湖北汉人T2DM相关不显著。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前言  11-25
  1 2型糖尿病  11-13
    1.1 糖尿病的定义、分类  11
    1.2 T2DM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  11-12
    1.3 T2DM的遗传模式  12
    1.4 T2DM易感基因的鉴定策略  12-13
    1.5 T2DM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2 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  13-16
    2.1 IL6R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3-14
    2.2 IL6R的信号传导方式  14-15
    2.3 IL6R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  15
    2.4 IL6R基因与T2DM  15-16
    2.5 IL6R基因与肥胖  16
  3 脂联素基因(adiponectin,APM1)  16-19
    3.1 脂联素的结构与功能  16-17
    3.2 脂联素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和作用机理  17-18
    3.3 APM1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  18-19
    3.4 APM1基因与T2DM  19
  4 KCNQ1基因  19-21
    4.1 KCNQ1基因及蛋白结构  19-20
    4.2 KCNQ1基因与T2DM  20-21
  5 SNP及其应用  21-23
    5.1 SNP  21
    5.2 SNP的检测方法  21
    5.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NP  21-23
  6 Meta分析  23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3-2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5-32
  1 实验设计  25
  2 样本征集  25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5-26
    3.1 生化检测  25-26
    3.2 主要实验设备  26
    3.3 主要实验试剂  26
  4 DNA提取  26-27
  5 IL6R基因D358A多态性检测  27-28
    5.1 PCR  27-28
    5.2 基因分型  28
  6 APM-1基因SNP45多态性检测  28-29
    6.1 PCR  28-29
    6.2 基因分型  29
  7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性检测  29-31
    7.1 PCR反应体系  29-30
    7.2 PCR循环参数  30
    7.3 基因分型原理  30-31
  8 统计学分析  31
  9 Meta分析  31-32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2-47
  1 IL6R基因D358A多态性与T2DM的关联分析  32-37
    1.1 研究对象及其临床特征  32
    1.2 IL6R基因D358A多态基因型鉴定  32
    1.3 IL6R基因D358A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32-33
    1.4 IL6R基因D358A多态不同性别的亚组分析  33
    1.5 IL6R基因D358A多态不同BMI的亚组分析  33-34
    1.6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4
    1.7 IL6R基因D358A多态与T2DM的Meta分析  34-37
  2 APM1基因SNP45 T/G多态性与T2DM的关联分析  37-42
    2.1 研究对象及其临床特征  37
    2.2 APM1基因SNP45 T/G多态基因型鉴定  37-38
    2.3 APM1基因SNP45 T/G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38
    2.4 APM1基因SNP45 T/G多态与T2DM的相关性  38-39
    2.5 APM1基因SNP45 T/G多态与T2DM的Meta分析  39-42
  3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性与T2DM的关联分析  42-47
    3.1 研究对象及其临床特征  42
    3.2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基因型鉴定  42-44
    3.3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44
    3.4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  44
    3.5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性与T2DM的Meta分析  44-47
第四章 讨论  47-50
  1 IL6R基因D358A多态与T2DM的关联  47-48
  2 APM1基因SNP45多态与T2DM的关联  48-49
  3 KCNQ1基因rs2237892多态与T2DM的关联  49-50
参考文献  50-56
附录 论文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56-57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57-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相关蛋白表达的Meta分析,R711.71
  3.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评估的异质性及Meta分析,R544.1
  4.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R737.25
  5. 皮肌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位点研究,R593.26
  6. XRCC1、ADPRT基因多态性和TS基因表达与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关系的实验和循证医学研究,R734.2
  7.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R654.2
  8. 中药复方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系统评价,R271.14
  9. 环孢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R692.3
  10.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心房颤动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R541.75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meta分析,R54
  12.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心源性猝死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R541
  13.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荟萃分析,R246
  14. 不同年龄患者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系统评价,R96
  1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与肺癌的关联研究,R734.2
  16. 腰椎间盘置换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Meta分析,R687.3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277.5
  18. 中药清热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R259
  19.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研究,G645.1
  20. ERCC1的多态性与肺癌化疗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的关联研究以及meta分析,R734.2
  21. 血浆激肽释放酶B1和缓激肽受体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R54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 胰岛疾病 > 糖尿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