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变化及其意义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徐善祥
导 师: 徐少文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急诊医学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 肾功能不全
分类号: R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创伤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提高创伤的救治水平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寻找简单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成为创伤研究的内容之一。肌红蛋白反映肌肉损伤的程度,已广泛用于急性心梗、横纹肌溶解等疾病的监测。但肌红蛋白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还不明确。目的:了解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创伤有关指标的关系,探讨创伤后血清肌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09年2月收住本院急诊监护室(EICU)的多发伤患者41例。检测伤后第1、3、7、14天的血清肌红蛋白(Mb)、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常规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乳酸脱氢酶(LDH)、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血小板计数(PLT)。记录伤后第1天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肌肉软组织受伤面积占全身体积的百分比及受伤当时有无直接胸部外伤和休克情况。使用SPSS 13.0或SigmaStat3.5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伤后血清Mb浓度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损伤程度、不同预后患者血清Mb浓度变化的特点及差异。分析血清Mb浓度与ISS、SAPSⅡ、GCS、有无直接胸部外伤、休克及肌肉受伤范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b浓度与ALT、AST、LDH、ALB、ChE、PCT、CRP、CK、CK-MB、cTnI、BUN、Cr、WBC、PLT、NE%等常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筛选伤后各时点与血清Mb浓度变化显著相关的指标。进一步分析常规心肌酶学指标与预后及损伤严重度的相关性,并比较血清Mb和CK对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及发生肾功能不全的价值。结果: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清Mb浓度均明显升高,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血清Mb浓度在ISS≥25组下降速度较ISS<25组缓慢且各时相点均高于后者。血清Mb浓度在死亡组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第3天达到高峰;而生存组呈持续明显下降,在各时点均低于前者。患者血清Mb浓度在各时点与伤后第1天的SAPSⅡ均呈正相关,与ISS在第7、14天呈正相关,与休克在第1、3天呈正相关,与受伤面积百分比在第1天呈正相关;而与GCS在第3、7、14天呈负相关。患者血清Mb浓度与相应时点ALT、AST、LDH、CK、CK-MB、Cr均呈正相关,与BUN在第1、3、7天呈正相关,与PCT在第1、7、14天呈正相关,与CRP在第3、7、14天呈正相关,与ALB、PLT在第1、7、14天负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伤后血清Mb浓度变化显著相关的因素及相关的生化指标,第1天有休克和Cr,第3天有休克和CK,第7天有CK-MB、Cr和ChE,第14天有CK、CK-MB、ALB和AST。各时间点的血清Mb和常规心肌酶学指标与损伤严重度及预后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以Mb、CK、LDH明显。伤后血清CK浓度均较正常明显升高,在第3天达高峰后再下降。在ISS≥25组上升在第3天达高峰后再下降,在ISS<25组呈持续下降。血清CK浓度在死亡组呈持续上升,而存活组呈持续明显下降。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两者曲线下面积发现Mb和CK对预测多发伤预后及肾功能不全均有较好的价值,特别在第1天Mb较CK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多发伤患者血清Mb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肌肉损伤范围、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其动态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趋势及预后,可作为多发伤救治中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8
Abstract  8-12
简写、缩写表  12-13
目次  13-15
正文  15-53
  1.引言  15-17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7-20
    2.1 研究对象  17
    2.2 方法  17-20
  3.结果  20-43
    3.1 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清肌红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20
    3.2 不同预后的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清肌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20-21
    3.3 不同损伤严重度的多发伤患者伤后血清肌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21-22
    3.4 多发伤患者各时点的血清肌红蛋白浓度与损伤有关指标的相关性  22-25
    3.5 多发伤患者各时点血清肌红蛋白与其他酶学指标的相关性  25
    3.6 多发伤后各时点与血清肌红蛋白显著相关的指标分析  25-28
    3.7 血清肌红蛋白及常规心肌酶指标与损伤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28-34
    3.8 血清肌酸激酶在不同预后不同损伤程度患者中的动态变化  34-36
    3.9 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对判断预后和肾功能不全的价值比较  36-43
  4.讨论  43-48
    4.1 肌红蛋白的基本特点  43
    4.2 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动态变化的规律  43-44
    4.3 影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因素  44-45
    4.4 肌红蛋白与其他常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比较  45-47
    4.5 不足与展望  47-48
  5.结论  48-49
  6.参考文献  49-53
综述  53-73
作者简历  73

相似论文

  1. 高敏肌钙蛋白T检测在心肌梗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R542.22
  2. 应用肾小球滤过率评价血肌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情况,R541.61
  3. 常用肿胀液中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R622
  4. 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以及复合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5. 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分析,R641
  6. 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心肌损伤分析,R511.7
  7.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诊断试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R542.22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R541.4
  9. 江西省男子皮划艇队备战11运会期间部分生化指标监控,R87
  10. 新疆地区早期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R543
  11.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12. 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脏改变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R541.6
  13.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R541.6
  14. 近3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回顾性分析,R541.6
  15. 以加味參芪地黄汤为主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队列研究,R277.5
  16. 46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证候研究,R277.5
  17.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血清肌酸激酶及肌肉病理研究,R746.2
  18. 三种纳米材料和离子液体修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19. 超声显像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中的应用,R692.5
  20.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继发肾损伤的实验研究,R69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学 > 创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