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特应性皮炎的屏障功能与filaggrin基因突变及客观评估的研究

作 者: 吕娅妮
导 师: 许静
学 校: 中国医科大学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filaggrin 突变 屏障功能 水分 油脂 PH值 客观评估
分类号: R75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前言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功能紊乱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中间丝相关蛋白是皮肤屏障功能的一个重要蛋白。最近研究表明位于编码中间丝相关蛋白(filaggrin,FLG)基因上的突变是欧洲家族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IV)的一个致病因素,也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重要的易感因素。FLG突变引起的表达的缺失或减少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AD的临床评估有多个评分系统,SOCRAD评分方法是目前对于AD的一个常用的临床评分方法,主要的评估标准是依靠我们主观上对皮损严重性和累积范围的判定。objective severity assess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OSAAD)评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AD评估标准,主要组成为用客观的测量方法评估表皮的屏障功能,测量表皮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和PH值,和用非侵袭性的生物工程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计算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OSAAD评分方法避免了SCORAD评分方法的主观性的缺点。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中国人群AD患者的FLG多态性的研究,讨论FLG突变与AD发生的相关性及与AD患者表皮屏障功能的相关性。并通过对正常人和AD患者的表皮水分、油脂含量及PH值的检测,探讨表皮水分、油脂含量及PH值与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59名AD患者(Williams诊断标准确诊为AD患者)和169名正常人,辽宁籍,年龄在6个月至21岁,进行提取外周血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结果检测,观察分析FLG突变E2422X,S2554X,S2889X,S3296X,和R4307X。并采用无创检测技术,用客观评估的方法,对其中的32名AD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表皮水分、油脂含量及PH值的测量。检测部位为前额、肘窝、手背、胸骨前、腰骶、胫前,分别检测患者皮损部位,患者的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的检测,患者皮损根据干燥,轻度红斑脱屑,和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分为轻度和重度,分别以相同部位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出FLG突变的阳性结果。对于水分、油脂、PH值的测量参数根据皮肤状态的不同而不同。AD患者无皮损的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相应部位的水分、油脂、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不同轻重程度的皮损相应部位的水分、油脂、PH值存在差异(p<0.05)。对患者皮损相应部位的水分、油脂、PH值做线性回归,显示患者皮损处皮肤前额、肘窝、胸骨前油脂与水分呈正相关(r=1.830 r=1.057 r=0.294 P<0.05),皮损处皮肤胸骨前、腰骶及胫前水分与PH值呈负相关(r=-17.792 r=-10.683 r=-14.143 P<0.05)。结论FLG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或者种族或地域之间的差别有关。水分、油脂、PH值与皮肤的不同状态有关,AD患者皮损处皮肤及无皮损的正常皮肤的水分、油脂、PH值与正常人皮肤的水分、油脂、PH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各测量值可以反映出AD患者皮肤的屏障功能存在异常,并随着皮损的轻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些客观值的测量,可以掌握皮肤屏障功能或疾病的严重程度。

全文目录


一、摘要  4-8
  中文论著摘要  4-6
  英文论著摘要  6-8
二、英文缩略语  8-9
三、论文  9-32
  论文一  9-24
    前言  9-10
    材料与方法  10-15
    实验结果  15-21
    讨论  21-23
    结论  23-24
  论文二  24-32
    前言  24-25
    实验方法  25-26
    实验结果  26-30
    讨论  30-31
    结论  31-32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32-33
五、参考文献  33-36
六、附录  36-52
  综述  36-50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50-51
  致谢  51-52
  个人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罗非鱼片热泵干燥模型及其干燥工艺的研究,TS254.4
  2. 罗非鱼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4
  3.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4.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5.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6.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7. 腐生葡萄球菌M36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8. 三种蓼科植物对水分胁迫和污染物暴露的响应,Q945.78
  9.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对水分胁迫及污染物暴露的响应,X52
  10. 鸡胸肉、腿肉混合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研究,TS251.1
  11.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2. 牛粪好氧堆肥能量转换与水分减量研究,S141.4
  1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4.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5. 4个甘蓝型油菜EMS诱变突变体的初步研究,S565.4
  16. 水分管理对不同积累特性水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S511
  17. 利用EMS诱变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的初步研究,S565.4
  18.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19.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S512.1
  20.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21.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变态反应性及中毒性皮肤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