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昆仑南缘印支期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作 者: 陈国超
导 师: 裴先治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南缘 印支期 和勒冈希里克特岩体 科科鄂阿龙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质岩 地壳拆沉 板片断离
分类号: P588.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造山带作为地球上构造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其形成和岩石成因机制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造山带中形成的花岗岩是造山作用各个阶段的重要物质记录,其源区性质和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反演造山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造山过程中地壳和地幔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东昆仑造山带横亘于中国中西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花岗岩多期群居,岩性复杂,占据了该区的大部分空间,尤其以晚华力西一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广泛。本论文拟对东昆仑造山带南缘的和勒冈希里克特岩体和科科鄂阿龙岩体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其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形成构造环境及地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和勒冈希里可特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SiO2=67.12wt%~73.88wt%, Na2O=1.2wt%~3.12wt%; K2O=3.04wt%~4.62wt%, Na2O/K2O=0.67~1.8; Mg#值平均为53。岩体具LREE富集,HREE亏损特征,(La/Yb) N比值为8.72~35.3,(Gd/Yb) N比值为1.36-1.80,Yb/Lu比值为5.68-7.24,6Eu介于0.86~0.95之间,Y、Yb含量较低。岩石富集Rb、Th、Ba、U、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P、Ta、Ti等高场强元素。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异,它们相对贫硅,富集Mg、Fe、Ti、Ga。2.科科鄂阿龙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具有一定的埃达克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60.08wt%~62.69wt%, Na2O/K2O=1.41~1.83,平均达1.57,Mg#值为47-52;富集LELE、LREE元素,REE分馏明显,(La/Yb)N比值为11.8-18.4,Sr>400×10-6,Sr/Y比值为38.8-26.7,具微弱的Eu负异常(6Eu介于0.83-0.88),相对亏损HREE和Y(12.5×10-6~15.6×10-6),Y/Yb比值为10.7-11.7。3.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30.2+4.6Ma,科科鄂阿龙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3.9Ma,表明两个岩体形成时代均为中晚三叠世。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为231.9士5.7Ma,与和勒冈希里克特寄主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明东昆仑东段在印支期存在着岩浆混合作用。4.依据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岩体是俯冲板片发生断离,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注入下地壳底部,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其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则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同化部分寄主花岗闪长岩形成的。科科鄂阿龙花岗岩体可能是拆沉下地壳进入下伏地幔脱水熔融形成的。5.中、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构造域全面碰撞造山,下地壳发生拆沉作用并伴随大量岩浆侵入事件,构造—热事件频繁发生,东昆仑地区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标志着古特提斯洋东段的最终消亡。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东昆仑都兰可可沙—科科可特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P597.3
  2. 内蒙古赤峰市金蟾山金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构造背景研究,P618.51
  3. 南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五龙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研究,P588.121
  4. 江西峡江铀矿区金滩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P588.121
  5. 内蒙古固阳地区晚古生代埃达克质花岗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588.121
  6. 燕山带中部平泉营子一带构造特征与三叠系沉积物源分析,P542
  7. 西昆仑康西瓦构造带印支期变质事件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P597.3
  8. 辽西早白垩世四合屯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P594
  9. 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及研究的地质意义,P588.121
  10. 西藏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P588.1
  11. 辽南印支期伸展构造研究,P542.2
  12. 青藏高原东北缘宗务隆构造带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P542
  13. 内蒙宁城道虎沟火山岩的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P588.14
  14. 松潘—甘孜褶皱带印支期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类成因及深部作用,P588.1
  15. 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及山根结构的制约,P588.1
  16. 中国中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成因及高温镁同位素分馏的地球化学研究,P597
  17. 武夷山地区显生宙构造变形与年代学研究,P597.3
  18.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期造山作用及其地质意义,P542
  19. 内蒙古白云鄂博-满都拉地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岩特征与大地构造演化探讨,P541
  20. 云南个旧玄武岩及其成矿作用研究,P588.14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岩石分类 > 岩浆岩(火成岩) > 侵入岩、深成岩 > 酸性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