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杨青容
导 师: 王玲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面瘫 针刺 穴位敷贴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等指标变化;2.探讨该疗法的治疗机理;3.为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面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敷贴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针刺腧穴、方法及治疗疗程均相同。观察两组在症状评分、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患侧、辨证分型、症状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型治疗结果比较:两组各证型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效果更佳,风寒型、风热型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电生理指标变化:(1)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缩短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波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缩短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2.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较单纯针刺可更好地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更加显著地改善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与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等指标。3.针刺与穴位敷贴两种方法共用,彼此协调,互相促进,共同产生“1+1>2”的放大效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10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0-22
  一、现代医学对面瘫的认识  10-17
    (一) 面瘫的概述  10
    (二) 面神经的解剖  10-11
    (三) 面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13
    (四) 面瘫的病理变化  13
    (五) 面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13-14
    (六) 面瘫的西医治疗  14-17
  二、祖国医学对面瘫的认识  17-19
    (一) 古代文献对面瘫的认识  17
    (二) 面瘫的病位  17
    (三) 面瘫的病因病机  17-18
    (四) 面瘫的辨证分型  18
    (五) 面瘫的中医治疗  18-19
  三、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  19-22
    (一) 古典文献研究  20
    (二) 现代文献研究  20-22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2-29
  一、一般资料  22-24
    (一) 病例选择  22-23
    (二) 一般情况  23-24
  二、研究方法  24-26
    (一) 分组方法  24
    (二) 治疗方法  24-25
    (三) 观察指标  25-26
    (四) 疗效评价标准  26
  三、统计方法  26
  四、治疗结果  26-29
第三章 讨论  29-32
  一、针刺及穴位敷贴的腧穴选择  29
  二、穴位敷贴的药物组成及作用机理  29-30
  三、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机理  30
  四、针刺结合穴位敷贴疗法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30
  五、电生理指标的变化  30-31
  六、研究意义  31-32
结语  32-33
参考文献  33-37
发表论文情况  37-38
致谢  38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9.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0.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1. 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R87
  12. 针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R246.8
  13.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R246
  14. 黎凯教授浅刺法辨证治疗面瘫(急性期)经验,R249
  15. 针灸为主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观察,R246.6
  16.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17. 针刺对多重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8.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R277.7
  19. 急性期针刺风池、风府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R246
  20. 表面肌电图检查在评估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作用,R246
  21. 急性期井穴刺血对Bell\'s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