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型初探

作 者: 吴倩
导 师: 朱跃兰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临床观察 病例分析 中医证候分型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14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其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更有效的指导临床。方法:收集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望京医院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4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舌象、脉象、症状、体征,对其做出证候类型判断,最后统计数据。结果:144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9.72%),女性130例(90.28%),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57岁。其中证候表现为阴虚者64例(44.44%),阳虚者27例(18.75%),气阴两虚者16例(11.11%),气滞血瘀者16例(11.11%),燥毒者18例(13.89%),湿热者3例(2.08%)。阴虚+血瘀32例(22.22%),占表现阴虚证候的50%,阳虚+血瘀16例(11.11%),占表现阳虚证候的59.30%,气阴两虚+血瘀7例(4.86%),占表现气阴两虚的43.75%,燥毒+血瘀12例(8.33%),占表现燥毒证候的66.67%,燥毒+阴虚3例(2.08%),占表现燥毒证候的16.67%。病例中出现血瘀证候者共计83例(57.64%)。结论:干燥综合征的证候类型可出现阴虚型、阳虚型、燥毒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型,血瘀证可与各种证型相兼;治疗上相应给予滋阴润燥、温阳润燥、解毒润燥、行气活血、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等治法,而活血化瘀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

全文目录


前言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22
  综述一 中医研究进展  9-15
    1.古代文献中的阐述  9-10
    2.病因病机的认识发展  10-11
    3.证候分型的认识发展  11-13
    参考文献  13-15
  综述二 西医研究进展  15-22
    1.流行病学研究  15
    2.发病机制  15-16
    3.病理变化  16
    4.西医治疗  16-18
    5.中西医结合治疗  18-19
    参考文献  19-22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2-33
  1.研究内容  22-24
  2.结果  24-26
  3.讨论  26-31
  4.结语  31-32
  5.参考文献  32-33
致谢  33-34
个人简历  34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3.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4.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5.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6.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7. 子宫腺肌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分析,R711.71
  8.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9.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10. 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R272
  11. 外痔切除内痔缝固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R657.18
  12. 混合痔术后早期排便情况的观察及大便难排的干预研究,R657.18
  13. PPAR-γ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的抗炎作用,R593.2
  14.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541.4
  15. 生肌红粉膏促进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285
  16. 消银1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动物模型的研究,R285
  17. 复方樟柳碱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R276.7
  18. 金明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精粹,R249
  19. 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255.2
  20.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21. 强心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衰31例临床观察,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