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法思想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研究

作 者: 李东明
导 师: 张思超
学 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通法 气血运行畅通 阳升阴降 辛味 甘味寒性 通腑法
分类号: R25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追溯《易经》、《内经》中“通”的本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体中“通”的维持在于两方面:其一,气血的运行畅通无阻;其二,保持以阳升阴降为主要形式的阴阳运动顺利进行。通法依据《易经》中通的含义而提出。凡能祛除病邪,消除气血津液运行阻滞,协调脏腑功能的方法,均属于通法。本文探讨通法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侧重于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升降,并按照三焦辩证的顺序分析通法的用药规律,其中有广义的通法,参以阳升阴降之理;有狭义的通法,不乏通腑化痰祛瘀之法;有具体的治疗方药,也有仅是取象比类,赋药以通意。具体而言,吴氏应用通法,多选用辛味药物,宣通阳气,以使阳升,祛除表里之郁滞,主要有辛凉法、辛温法、辛甘法、苦辛法等,此为通法之常法;对于阴伤不降之郁,则多选用甘味和(或)寒性药物,滋养阴液,以使阴降,恢复气血通畅,主要有甘寒法、甘苦法、咸寒法等,此为通法之变法。另外,苦寒法也是很重要的通法。不容忽视的是,吴氏将益气、滋阴、宣肺、清热、开窍、化痰诸法融入通腑法中,做到了何腑需通,即通何腑,集中体现了通法思想。

全文目录


提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10
一、通之渊源  10-12
  (一) 《易传》中“通”的思想  10-11
    1. 基本涵义  10
    2. 通与阴阳运动  10-11
  (二) 《内经》中“通”的思想  11-12
    1. “通”为天地万物正常生化必要条件  11
    2. “通”与人体阴阳运动的关系  11-12
二、通法的提出及含义  12-14
  (一) 通法因郁而立  12-13
  (二) 通法的含义  13-14
三、通法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  14-29
  (一) 辛通运阳,以使阳升  14-25
    1. 辛凉法  15-17
    2. 辛温法  17-18
    3. 辛甘法  18-19
    4. 苦辛法  19-25
  (二) 甘寒养阴,以使阴降  25-28
    1. 甘寒法  26-27
    2. 甘苦合化法  27
    3. 咸寒法  27-28
  (三) 苦寒清解,以化郁热  28-29
四、吴氏通腑法集中体现通法思想  29-33
  (一) 吴氏对于通腑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29-31
    1. 阐发三承气,赋古方以新意  29
    2. 发展八承气,创立新方新法  29-30
    3. 不可妄下,应有法有度  30-31
  (二) 吴氏通腑法所通为何  31-32
    1. 狭义通腑法之所通  31-32
    2. 广义通腑法之所通  32
  (三) 吴氏通腑法体现了苦寒法与甘寒、辛凉法的配合  32-33
    1. 苦寒合辛凉法  32
    2. 苦寒合甘寒法  32-33
五、结论  33-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8
综述  38-41
致谢  41-42
查新报告  42-49

相似论文

  1. 低辛味富硒大蒜制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TS255.5
  2. 关于高中数学解题通法的教学研究,G633.6
  3. 檀香、木香行气的物质基础研究,R285
  4. 辛味化瘀通络与非辛味化瘀通络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作用的对比研究,R285.5
  5.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场分析,TM31
  6. 混合磁极永磁发电机的研究,TM31
  7. 泻下通腑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R259
  8. 葫芦巴丸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及盆腔痛临床研究,R271.9
  9. 《伤寒论》“通”法研究,R222
  10. 数学化归思想方法及其教学探研,G633.6
  11. 谐波励磁同步发电机谐波绕组电压分析,TM341
  12. 通腑法防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R255.2
  13. 泻肺平喘灵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研究,R272
  14. 中风病急性期通腑法干预的规律研究,R255.2
  15. 宣肺通腑法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的临床研究,R278
  16. 被动式自动对焦算法的研究,TP391.41
  17. 对中学数学解题通法的研究,G633.6
  18. 基于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北沙参“辛味”探索研究,S567.53
  19. 通腑法开通玄府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255.2
  20. 新型横向磁场永磁电力推进电动机的研究,TM3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外感病证 > 瘟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