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探析

作 者: 吕永强
导 师: 徐晓海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社会保障学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福利诉求 利益表达 社会公正 社会和谐
分类号: D6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弱势群体之所以处于弱势的地位,占有社会资源匮乏,较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除了自身生理和能力方面的“弱势性”的原因之外,本文认为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原因,即它们长期以来在自身福利表达方面处于一种无力和无助的状态。他们合法合理的福利诉求也往往只有通过一些偶发性的行动或事件才能引起重视,缺少长效的维权与保护机制。只有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福利表达渠道,让他们得到已有的合理的体制规范的帮助,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自身的福利诉求,并主动提升自身的福利诉求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当前已有的关于弱势群体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弱势群体的群体性特征出发,宏观地、整体地说明该如何调整现有的造成弱势群体之弱势的相关体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而本文重点从分析弱势群体在福利诉求方面的无力和无助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相关政策和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弱势群体的福利诉求得以实现,最终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良性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8
引言  8-10
第1章 提升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的必要性  10-14
  1.1 理论依据  10-12
    1.1.1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人民主权来看  10-11
    1.1.2 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原则来看  11
    1.1.3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来看  11-12
  1.2 现实依据  12-14
    1.2.1 它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体现  12
    1.2.2 它是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2-13
    1.2.3 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  13-14
第2章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现状  14-19
  2.1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的形成机理  14-16
    2.1.1 社会层面  14-15
    2.1.2 经济层面  15
    2.1.3 文化层面  15
    2.1.4 政策制度层面  15-16
  2.2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现状  16-17
    2.2.1 建立在利益分配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的分化日愈加剧  16-17
    2.2.2 政府职能错位  17
  2.3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弱的体现  17-19
    2.3.1 经济利益和权力分配上  17
    2.3.2 社会行动上  17-19
第3章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提升的困境  19-25
  3.1 权力的缺失与权益的缺位  19-20
    3.1.1 缺少知情权  19
    3.1.2 在国家的政治架构中缺少其利益代表  19-20
  3.2 制度上利益表达渠道的缺陷  20-21
    3.2.1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政协  20-21
    3.2.2 信访制度  21
    3.2.3 大众传媒  21
  3.3 法律援助的缺乏  21-23
    3.3.1 弱势群体自身劣势显著  22
    3.3.2 思想上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缺乏认识  22-23
    3.3.3 与弱势群体相关的其他保护措施亟待健全  23
  3.4 利益表达组织的缺失与缺位  23-25
第4章 中国弱势群体福利诉求能力实现机制的构建  25-32
  4.1 建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绿色通道”  25-27
    4.1.1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选举方式  25-26
    4.1.2 完善信访制度  26
    4.1.3 进行制度创新,实行公共政策听证制度  26
    4.1.4 完善社会政策体系,强化社会责任观  26-27
    4.1.5 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27
  4.2 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利益补偿机制  27-29
    4.2.1 创新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8
    4.2.2 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28
    4.2.3 建立弱势群体就业培训制度  28-29
  4.3 建立和扶持代表弱势群体利益的各种社会组织  29-32
    4.3.1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中的作用  29-30
    4.3.2 创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  30
    4.3.3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中的作用  30-31
    4.3.4 开展广泛的社会对话,建立社会认同  31-32
结语  32-33
注释  33-34
参考文献  34-36
后记  36-37
论文摘要  37-39
Abstract  39-40

相似论文

  1.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2.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4.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61
  6. 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D631.4
  7. 对弱势群体生存况味的人性化书写,I207.42
  8. 受教育权的平等性研究,D922.16
  9.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422.6
  10. 我国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D920.0
  11.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61
  12.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研究,A811
  13. 农民工利益表达及影响因素研究,C914
  14. 中国电视媒介“弱势群体歧视”现象的伦理分析,G206
  15.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发展与完善研究,R197.1
  16. 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K892.3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G120
  18. 从实践角度看劳动立法、司法与社会和谐,D922.5
  19.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研究,D631.4
  20.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研究,D422.6
  21. 在涉诉弱势群体执行案件中引入行政救助机制的研究,D63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