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花鸟画的世俗化转向

作 者: 程静
导 师: 张萍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明代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 文人花鸟画 世俗化 审美取向
分类号: J2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花鸟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特性,具有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无疑是花鸟画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宫廷院体花鸟淡化了两宋清雅高古的气息,逐渐走向变格;文人水墨花鸟题材选择和内容表现逐渐开始反映社会生活,在特定的人文思潮下发生着审美的社会化趋向。这些变化体现了绘画本体发展的规律和积极动向,极大地拓展了花鸟画的表现空间。明初期花鸟画在承袭宋代的宫廷院体风格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出不同于前朝的时代特色:审美意趣在富丽堂皇中渗入世俗格调,风格样式混融或呈多样化发展,具有更多的叙事性、写意性和平民气息。明中期花鸟画的转变集中体现在“吴门画派”为代表的画家群体中,清逸出世的文人花鸟画变得雅俗共赏,并进一步普及和世俗化。明代末期,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情绪抒写因素逐渐加强,完成了由“以形写形”到“以形写意”的转变,向综合方向发展,并在画坛占据了强势的主流地位。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革以及自身发展的完善,明代花鸟画在院体衰弱与水墨写意继起的两极中展开雅俗共赏之新貌,从高雅精英逐渐向平民世俗方向发展,流风所被,一直影响到清代的扬州画派及海派绘画体格,使中国古代花鸟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转向。本文以这个特定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转捩为切入点,把有关明代花鸟画的文献资料和作品与其他朝代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从中国花鸟绘画自身发展的动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内外两方面,论证了这种现象在转折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前言  8-9
第一章 明代花鸟画世俗化转向的社会因素  9-15
  第一节 严酷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  9-12
    (一) 明代政治对绘画的影响  9-10
    (二) 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10-12
  第二节 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潮的变化  12-15
    (一) 哲学思想的重心转移  12-13
    (二) 世风流变的文艺思潮  13-15
第二章 明代花鸟画的世俗化转向  15-24
  第一节 秉承宋元余韵——宫廷院体花鸟画风  15-18
  第二节 雅逸情怀到公众口味——雅俗共赏的吴门花鸟  18-21
  第三节 水墨写意的情绪抒写——文人花鸟画的变格  21-24
第三章 明代花鸟画的世俗化审美取向  24-31
  第一节 院体花鸟画贵族趣味的平民化  24-26
  第二节 文人花鸟画的商品化世俗倾向  26-29
  第三节 流风所被  29-31
结语  31-32
注释  32-33
参考文献  33-34
致谢  34-3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35-36
作品  36-38

相似论文

  1. 13-16世纪西欧圣母图像世俗化之初探,K5
  2.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K879.2
  3. 柳永词的“世俗化”表现及其成因,I207.23
  4. 从私人葬礼到公共娱乐活动:罗马角斗娱乐中的宗教因素,K126
  5. 翻译美学视角下法律翻译中“美”的再现,H059
  6. 公共空间视域下的沈从文热,I206.7
  7. 当代中国宗教世俗化的探讨,B91
  8. 从“意境说”的视角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J212
  9. 元杂剧神仙道化剧研究,I207.3
  10. 论池莉小说的母性形象,I207.42
  11. 见微知著,J209.2
  12.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取向的培养,I207.22
  13.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文化身份认同与审美选择,I207.42
  14. 《穆天子传》中的神话及其特征研究,I206.2
  15. 世俗化祠堂与适应型宗族:宗祠的结构与功能分析,C913.1
  16. 宗教世俗化与市场化理论之比较研究,B91
  17. 论书籍装帧中的设计语言,J524
  18.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形态变异的审美取向研究,J524
  19. 印度民族国家建构困境的根源探析,D735.1
  20. 古埃及女性艺术形象审美取向及其原因,K411.21
  21. 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艺术,J2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