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LA-co-Col/β-TCP储存式载体制备及释药性能

作 者: 吴忠杰
导 师: 万涛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聚乳酸 胶原 药物控释 溶剂浸提/真空冷冻干燥 相分离
分类号: R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分别以聚乳酸(PLA)和胶原(Col)改性聚乳酸(PLA-co-Col)为基体材料,采用溶剂浸提/冷冻干燥技术,结合相分离法,制备了PLA及PLA-co-Col的储存式载体,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筛选和优化,探讨了载体制备的原理与工艺,采用红外光谱仪、XRD衍射仪、MicroTester材料试验机、重量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材料进行了表征。IR和XRD进一步证实了PLA与Col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存在着化学相互作用,形成了PLA-co-Col材料;重量法测定的孔率在68%~88%之间,相对密度分布在0.58~1.07 g/cm3之间,对孔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体积/质量比,冷冻成型温度与时间对孔率影响不大;力学弯曲实验显示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达到139.77 MPa,可以满足作为载体的力学性能要求。SEM结果显示载体横断面呈现出一种规则的径向延伸、由内壁和外壁同时向中间层发展的多孔结构,孔结构连通,平均孔径在40μm以下可控,孔径大小受体积/质量比和冷冻成型温度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冷冻成型时间是三个影响因素中的最次要因素,结合释药曲线结果,得出最佳工艺:体积/质量比(V1,4-dioxan/mPLA)为10%,冷冻成型温度为-70℃以及冷冻成型时间为1h。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测试材料的降解失重率;以HCl-LVFX为模型药物,36.5℃恒温水浴,PBS液为释药环境的条件下,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法,研究了体积/质量比、冷冻成型温度及时间、载药量、物理添加β-TCP颗粒和PLA-co-Col改性对载体的释药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载体自身特点,结合已有数学与理论模型,建立的模型形式简单、实用,能够描述生物降解高分子载体中药物释放各阶段,揭示了储存式PLA-co-Col/β-TCP药物载体结构和释放性能关系的一些基本规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20
  1.1 药物控制释放系统  9-12
    1.1.1 药物的控制释放  9-10
    1.1.2 控释技术分类  10
    1.1.3 给药方式  10-12
  1.2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载体材料的载体形式与特点  12-15
    1.2.1 前体药物  12-13
    1.2.2 微球  13-14
    1.2.3 微胶囊  14
    1.2.4 水凝胶、胶束  14-15
    1.2.5 前景与展望  15
  1.3 TIPS法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概述  15-19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9-20
第二章 PLA-co-Col/β-TCP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0-40
  2.1 前言  20-21
  2.2 反应机理  21-23
  2.3 实验部分  23-27
    2.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3-24
    2.3.2 PDLLA-Col/β-TCP复合载体的制备  24-26
    2.3.3 实验方法(正交实验设计)  26-27
  2.4 性能测试与研究  27-29
    2.4.1 力学性能  27-28
    2.4.2 气孔率及相对密度  28
    2.4.3 红外  28
    2.4.4 X-ray衍射分析  28
    2.4.5 形貌分析  28-29
  2.5 结果与讨论  29-39
    2.5.1 气孔率和相对密度测试结果  29-30
    2.5.2 力学性能  30-31
    2.5.3 红外光谱表征  31-33
    2.5.4 XRD  33
    2.5.5 形貌分析  33-37
    2.5.6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结果  37-39
  2.6 本章小结  39-40
第三章 载体的体外释放试验及动力学分析  40-54
  3.1 前言  40-41
  3.2 实验部分  41-42
    3.2.1 原料  41-42
    3.2.2 实验仪器  42
  3.3 实验方法  42-45
    3.3.1 HCl-LVFX左氧氟沙星最大吸收波长λ_(max)的选定  42-43
    3.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44
    3.3.3 体外释药研究  44
    3.3.4 降解性  44-45
    3.3.5 释药动力学模拟  45
  3.4 结果与讨论  45-51
    3.4.1 失重率  45-46
    3.4.2 体外释药实验结  46-51
  3.5 储存式载体系统释药动力学研究  51-53
  3.6 本章小结  53-54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54-56
参考文献  56-62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2.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3. 胶原蛋白与聚乙烯醇复合纺丝性能的研究,TQ340.64
  4.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5.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6.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7.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8.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9
  9. 鳙鱼鱼皮、鱼鳔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TS254.9
  10.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对家兔小腿骨骼肌酶组织化学的影响,R-332
  11. 贝伐单抗-PLGA缓释微球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研究,R96
  12.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若干生物学性能研究,S917.4
  13. 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R318.08
  14. 无机及无机—有机杂化Zn类催化剂及其催化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制备L-聚乳酸的应用研究,O631.3
  15. 增生性瘢痕中CD90、Ⅰ、Ⅳ型胶原和TGF-βⅠ型、Ⅱ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622
  16. 高亲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TQ323.8
  17. 胶原蛋白改性棉织物的研究,TS195.6
  18. ACF/PLGA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318.08
  19. 一种基于鱼胶原的抗菌止血医用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S106.67
  20. 锥形波纹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S106.67
  21. GDF-5与兔椎间盘体外模型联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