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年龄龙竹材材性的综合评价

作 者: 武猛祥
导 师: 邱坚
学 校: 西南林学院
专 业: 木材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龙竹 解剖性质 维管束形态 物理力学性质 纤维形态 组织比量
分类号: S78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为试验材料,按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和传统的研究手段,对不同年龄龙竹材的解剖特征、物理性质、力学强度和纤维形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从竹材微观构造来看,龙竹的维管束类型有断腰型和双断腰型两种,但双断腰型仅发生在秆基部竹肉的中间部位。龙竹的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之中,在横切面上,其排列略呈梅花形。1至2年生的竹秆仅有内侧纤维帽而无外侧纤维帽。维管束密度变化规律为:1~3年生增加,4年生时为最大值,之后减少。因此,从维管束密度来看,3~4年生为龙竹的最佳利用期。从竹材组织比量和纤维形态的测试结果来看,龙竹的纤维长达2.27mm、均一性好,长宽比大,纤维组织比量变化在28.69~39.84%的范围内。因而,可以认为龙竹材是制浆造纸的良好材料。从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来看,龙竹秆形高大、节间长度可达30~45cm;竹材的基本密度变化在0.419~0.670 g.cm-3的范围内,其不同秆位龙竹材密度的变化规律为上部>中部>下部,龙竹材各项密度与竹龄的关系均为二次曲线模型,各项密度均在第四年生的竹材达最大值。龙竹材在不同秆位的干缩率以及干缩系数,从1至5年生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自秆基部至梢部,龙竹材各项干缩指标有增大的趋势。龙竹材的干缩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干缩性稳定期均在3~4 a,4~5 a期间有增大的趋势。龙竹材从1到5年生的各项强度均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项强度在3个部位的变化较为显著。龙竹的各项力学强度与竹子年龄的关系,共同表现为:幼龄竹子的竹材力学强度低,1~3年生竹材强度逐步提高,3~4年生稳定在较高水平上,4年生以后有下降趋势。其力学指标与竹龄的关系为二次曲线模型。龙竹材基本密度与各力学强度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平均龙竹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分别为76.2 MPa, 287.1 MPa, 26.5 GPa and 7.7 MPa。从物理力学性能来看,在竹林培育中,龙竹的采伐年龄应在4~5 a。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正文图表目录  8-10
1 绪论  10-22
  1.1 国内外竹类资源的加工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0-13
    1.1.1 竹子的加工利用现状  11-13
    1.1.2 竹材利用的发展趋势  13
  1.2 竹类资源的分布及我国发展竹产业的优势  13-15
    1.2.1 世界竹类资源的分布  13-14
    1.2.2 中国竹类资源的分布  14
    1.2.3 中国发展竹产业的优势  14-15
  1.3 竹材材性的研究现状  15-19
    1.3.1 竹材的解剖性质  15-16
    1.3.2 竹材材质的变异研究  16-18
    1.3.3 竹材化学性质  18-19
  1.4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0
  1.6 技术路线与课题来源  20-22
2 材料与方法  22-30
  2.1 研究地区概况  22
    2.1.1 地质、地貌  22
    2.1.2 气候特征  22
  2.2 材料与试验方法  22-30
    2.2.1 材料  22-23
    2.2.2 试验方法  23-24
    2.2.3 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24-28
    2.2.4 试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28-30
3 结果与分析  30-54
  3.1 龙竹的维管束形态  30-33
    3.1.1 维管束的基本形态  30-31
    3.1.2 维管束的大小、密度及变化  31-33
  3.2 龙竹材的纤维形态组织比量  33-37
    3.2.1 纤维形态  33-36
    3.2.2 组织比量  36
    3.2.3 龙竹材纤维形态及组织比量对造纸原料的影响  36-37
  3.3 龙竹材的物理性质  37-45
    3.3.1 龙竹材的密度  37-40
    3.3.2 龙竹材的干缩性  40-45
  3.4 龙竹材的力学性质  45-54
    3.4.1 龙竹材的力学强度在竹秆不同部位的变异  46-47
    3.4.2 不同竹龄龙竹材力学强度的变异  47-50
    3.4.3 龙竹材基本密度以及主要力学指标的关系  50-54
4 结论与讨论  54-57
  4.1 研究结论  54-56
    4.1.1 龙竹的维管束形态及分布密度  54
    4.1.2 龙竹竹材的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  54-55
    4.1.3 龙竹竹材的物理性质  55
    4.1.4 龙竹竹材的力学性质  55-56
  4.2 讨论与建议  56-57
    4.2.1 讨论  56
    4.2.2 建议  56-57
参考文献  57-62
致谢  62-63
附录  63-64

相似论文

  1. 版纳龙竹CONSTANS和LEAFY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Q943.2
  2. 黄竹、龙竹高纯纤维素制备新工艺的研究,TQ352
  3. 毛竹及龙竹淀粉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虫害关系的研究,S763.7
  4. 半干法水泥纤维板的生产工艺与性能研究,TS653.6
  5. 蒸汽爆破棉秆纤维形态及特性研究,TS712
  6. 光皮树木材构造和材性变异研究,S781
  7. 沿淮滩地杞柳人工林施肥关键技术初步研究,S793.5
  8. PTT长丝纱形态记忆特性的研究,TQ340.1
  9. 棉秆纤维形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S562
  10. 攻击行为大鼠快速力量训练对腓肠肌代谢酶及肌纤维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G804.2
  11. 酶处理速生杨高得率浆纤维形态与物理结构的研究,TS743
  12. 纤维质量分析仪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分析测试能力的扩展,TS736.2
  13. 酶处理杨木纤维的制板工艺及性能研究,TS653
  14. 木纤维和添加剂对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TS653
  15. 四种大径从生竹秆形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S795
  16. 高温热处理木材的性能及分类方法探索,S781
  17. 废弃植物纤维资源中药香茶菜药渣制浆造纸性能研究,TS724
  18. 棉纤维的发育和形态特征及海岛棉纤维品质基因定位,S562
  19. PTT长丝纱形态记忆特征的实验室模拟与表征,TQ340.7
  20. 马尾松、杨木应力区与对应区制浆性能的比较研究,S78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采运与利用 > 木材学 > 竹材及性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