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前与未来居住模式理论研究

作 者: 刘寒芳
导 师: 张玉坤;王洪书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城市理论 居住模式 设计原则 未来居住模式
分类号: TU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居住模式发生了巨变,新的住宅样式和概念层出不穷。我们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发展道路。研究居住模式的演变,有利于城市的有序发展。本课题来源于本人参与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马尔可夫链预测中小城镇体系规模的理论研究”(Q2004F02)中的定性研究部分,在用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数学模型计算中小城镇体系的合理规模时,为其采用的影响因子提供修正依据。本部分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与反思,探索了其各个时期居住模式产生的背景、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调研了我国城市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新居住模式,通过对己建成实例的分析、比较,做出了系统的评价。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居住模式的设计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全阶层的人文关怀和广泛的生态原则,以及新技术带给人的一些新居住模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6
第一章 绪论  6-9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8
    1.2.1 国外研究现状  6-8
    1.2.2 国内研究动态  8
  1.3 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内容  8-9
第二章 多种城市理论下的居住模式分析  9-24
  2.1 城市分散主义理论下的居住模式  9-12
    2.1.1 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简介  9-11
    2.1.2 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的反思  11-12
  2.2 城市集中主义理论下的居住模式  12-18
    2.2.l 城市集中理论简介  12-16
    2.2.2 城市集中理论的反思  16-18
  2.3 城市多样性理论下的居住模式  18-20
    2.3.1 城市多样性理论简介  18-20
    2.3.2 城市多样性理论的反思  20
  2.4 新城市主义理论下的居住模式  20-24
    2.4.1 新城市主义理论简介  20-22
    2.4.2 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反思  22-24
第三章 我国城市近几年流行的居住模式研究  24-42
  3.1 SOHO 社区的居住模式  24-26
    3.1.1 SOHO 的涵义及起源  24
    3.1.2 SOHO 的设计  24-26
    3.1.3 SOHO 的评析  26
  3.2 Townhouse 的居住模式  26-32
    3.2.1 Townhouse 的概念  26-27
    3.2.2 Townhouse 的特点  27-28
    3.2.3 Townhouse 的设计  28
    3.2.4 Townhouse 的评价  28-32
  3.3 Loft 的住宅模式  32-35
    3.3.1 Loft 的涵义  32-33
    3.3.2 Loft 的特点  33
    3.3.3 Loft 的设计手法  33-34
    3.3.4 Loft 的评价  34-35
  3.4 CBD 社区的居住模式  35-40
    3.4.1 CBD 社区的居住模式  35-36
    3.4.2 CBD 高级住宅  36-37
    3.4.3 单身公寓  37-39
    3.4.4 CBD 住宅的评析  39-40
  3.5 商住混合的居住模式  40-42
    3.5.1 商住混合居住的涵义及产生的背景  40-41
    3.5.2 商住混合模式的形式及特点  41-42
第四章 未来居住模式的构想  42-54
  4.1 未来居住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42-44
    4.1.1 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42
    4.1.2 全过程的人文关怀  42-43
    4.1.3 全阶层的人文关怀  43
    4.1.4 广泛的生态原则  43-44
  4.2 未来居住模式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44-45
  4.3 未来居住模式的构想  45-54
    4.3.1 空中花园住宅  46-47
    4.3.2 地下花园住宅  47-51
    4.3.3 数字化可变住宅  51-54
第五章 结论  54-55
参考文献  55-56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56-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论环境艺术系统中的城市家具设计,TS664.01
  2. 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G80-05
  3. 多年冻土地区热棒路基温度场研究,U416.1
  4. 城铁空间标识与导视系统的合理性设计,U239.5
  5. 不同居住模式下农民工的信息接触与城市融入状况研究,G206
  6. 陕西省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F224
  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再现上海市在世博会广告,F713.83
  8. 沈阳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F299.27
  9. 土地发展权及容积率转移的城市土地开发机制研究,F293.2
  10.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用户界面设计研究,P208
  11. 邮政行业职业装的设计应用与研究,TS941.2
  12. 不同居住模式的邻里空间原型的比较研究,TU984.12
  13. 公共建筑边缘空间景观研究,TU986
  14.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小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研究,TU984.113
  15. 论改装商务车的设计研发,U462
  16. 长沙市公交优先发展对策研究,U491.17
  17. 苏州市公交优先发展问题研究,U491.17
  18. 揭阳城市品牌“岭南水城”营销策略研究,F274
  19. 昆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研究,F572.88
  20. 中国非省会地级市发展评价研究,F224
  21. 杭州城市水灾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X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居住建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