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盐地碱蓬挥发性物质的鉴定及其对甜菜夜蛾成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作 者: 陈俊杰
导 师: 董双林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盐地碱蓬 甜菜夜蛾 动态气体吸附法 触角电位反应 产卵选择
分类号: S4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寄主广、食性杂、繁殖力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甜菜夜蛾已对大部分的常规杀虫剂产生了较高的抗性,单纯利用化学防治已难以控制其危害,寻找新的防治途径势在必行。大量田间调查表明,一些藜科杂草是甜菜夜蛾产卵、取食的嗜好寄主,为了研究开发可用于甜菜夜蛾防治的害虫行为调控新技术,我们重点对生物资源丰富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展开研究,本文报道了有关盐地碱蓬植物气味的提取鉴定、电生理测定及行为测定的结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动态气体吸附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活体盐地碱蓬的挥发性组分进行收集和鉴定,发现β-石竹烯、2,6-二叔丁基苯酚、雪松醇等6种主要组分。2.EAG测试表明,动态吸附法收集的淋洗液对甜菜夜蛾雌雄虫均能引起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表明所收集的淋洗液中可能含有活性组分。对其中3种组分的EAG电生理测定表明,甜菜夜蛾雌蛾对组分β-石竹烯和2,6-二叔丁基苯酚均可产生显著的电生理反应,而雄蛾只对β-石竹烯有显著反应,雌雄蛾的最佳反应剂量均为50μg。进一步测定表明,β-石竹烯与2,6-二叔丁基苯酚、雪松醇两种组分按天然比列配制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对雌雄蛾所引起的EAG反应,同等剂量下较β-石竹烯单一组分未有显著提高。与单纯的性信息素相比,雄虫对加入挥发性组分的性信息素混合物的EAG反应显著提高。3.产卵选择性试验表明,怀卵雌虫对β-石竹烯及其三元混合物有明显的产卵趋性。嗅觉试验表明,在250μg剂量条件下,雌蛾对三元组分有明显的趋性,而在其他剂量条件下均无显著的趋性。对雄蛾而言,在性信息素中加入植物挥发性三元组分后,在任一剂量条件下,雄蛾的趋向都没有明显的增加。而甜菜夜蛾雌雄蛾在对各单组分的嗅觉实验表明,在100μg剂量条件下,雌蛾对β-石竹烯有明显的趋性,对雄蛾而言,在任一剂量条件下,雄蛾的趋向都没有明显的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盐地碱蓬鉴定出6种挥发性组分,对其中的3种主要组分的室内生物测定证明,β-石竹烯是盐地碱蓬挥发物中对甜菜夜蛾雌蛾具引诱活性的组分,但对雄蛾的活性不显著;另外两种组分2,6-二叔丁基苯酚和雪松醇对甜菜夜蛾雌雄蛾可能不具引诱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发有效的甜菜夜蛾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30
  1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昆虫行为作用研究进展  10-22
    1.1 前言  10
    1.2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基本特性  10-12
    1.3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的行为控制  12-18
      1.3.1 对昆虫寄主定向行为的影响  12-14
      1.3.2 对昆虫产卵行为的影响  14-15
      1.3.3 对昆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15-16
      1.3.4 对昆虫求偶、交配行为的影响  16
      1.3.5 对昆虫逃避行为的影响  16-17
      1.3.6 对昆虫传粉行为的影响  17
      1.3.7 受害植物所产生气味物质调控的昆虫行为  17-18
    1.4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8-19
    1.5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  19
    1.6 甜菜夜蛾对植物挥发物趋性的研究进展  19-21
    1.7 展望  21-22
  2 植物挥发物的常用提取、分析和测定方法  22-30
    2.1 前言  22
    2.2 植物挥发物的提取方法  22-27
      2.2.1 溶剂提取法  22-23
      2.2.2 水蒸气蒸馏法(SDE)  23-24
      2.2.3 固相微萃取(SPME)  24
      2.2.4 动态气体吸附法  24-26
      2.2.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26-27
    2.3 植物挥发物的鉴定  27
    2.4 生物测定  27-30
      2.4.1 气味计生测法  28
      2.4.2 风洞生测法  28
      2.4.3 气体静置生测法  28-29
      2.4.4 田间生物活性测定  29-30
第二章 盐地碱蓬挥发物的提取和鉴定  30-40
  1 材料与方法  31-32
    1.1 供试植物  31
    1.2 试剂  31
    1.3 植物挥发物的提取  31
    1.4 挥发物成分的GC和GC-MS分析  31-32
  2 结果与分析  32-37
    2.1 盐地碱蓬挥发性组分的GC分析  32-33
    2.2 盐地碱蓬挥发性组分的GC—MS分析  33-37
  3 讨论  37-40
第三章 甜菜夜蛾对盐地碱蓬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  40-48
  1 材料与方法  40-42
    1.1 供试昆虫和植物  40
    1.2 试剂  40-41
    1.3 触角电位测试  41-42
  2 结果与分析  42-45
    2.1 淋洗液的触角电位反应  42
    2.2 挥发性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  42-44
      2.2.1 单一组分的反应  42-43
      2.2.2 混合组分的反应  43-44
    2.3 植物挥发性组分中加入雌虫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  44-45
  3 讨论  45-48
第四章 甜菜夜蛾对盐地碱蓬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48-54
  1 材料与方法  48-50
    1.1供试昆虫  48
    1.2 标准化合物  48
    1.3 产卵选择性试验  48-49
    1.4 嗅觉反应实验  49-50
  2 结果与分析  50-52
    2.1 产卵选择性  50-51
    2.2 嗅觉反应  51-52
  3 讨论  52-54
全文总结  54-56
参考文献  56-64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2. 甜菜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的表达动态及其受交配和钟基因沉默的影响,S433.4
  3.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搜寻行为研究,S476.3
  4. 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触角细胞色素P450及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S433.4
  5. NaCl胁迫对2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Q945.78
  6. 甜菜夜蛾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克隆和表达,S433
  7. 盐地碱蓬黄酮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Q461
  8. 二化螟寄主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S435.112.1
  9. 甜菜夜蛾PBAN受体(PBANR)基因克隆及PBAN与PBANR的相对表达研究,S433.4
  10. 亚致死氯氰菊酯对斑痣悬茧蜂寄生选择及其后代适合度的影响,S476.3
  11. 耐盐碱基因PrxQ的分离、克隆及表达研究,Q943.2
  12. 盐地碱蓬茎尖的遗传转化,Q945.78
  13. 盐地碱蓬酪氨酸酶酶学特性及其基因克隆,Q946.5
  14. 不同生境盐地碱蓬种子及幼苗抗盐性的比较研究,Q945.78
  15. 沿海地区盐地碱蓬的分子标记研究,Q943
  16. 东营滨海盐地碱蓬内生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和回接,Q936
  17. 寄主植物信息化学物质鉴定及其对绿盲蝽的引诱作用,S433
  18. 盐地碱蓬SsHKT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Q943.2
  19. 防治甜菜夜蛾药剂对天敌安全性评价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S482.3
  20. 查干淖尔盐碱化土壤化学组成分析及其对碱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Q945.78
  21. 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云杉八齿小蠹危害行为的干扰,S76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虫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