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肇源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及沉积相研究

作 者: 王宁
导 师: 邓宏文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曲流河 基准面旋回 扶余油层 储层分布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肇源南地区跨越松辽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和东南隆起区,位于二级构造单元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之间。主要产油层位为扶余油层一、二组,储层以河流相为主。本论文以沉积学及陆相层序地层学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技术方法对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河流相进行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研究。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一套冲积河流沉积体系,但对河流成因类型存在争议,或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或为网状河沉积体系或为低弯度河流沉积体系;而本次研究通过岩心观察识别出的典型“二元结构”的点砂坝确定了扶余油层形成于远源曲流河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确定6种沉积微相类型: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复合体、冲积平原、河漫湖泊及浅水湖泊边缘相。其中具有一定厚度(6-10米),垂向上相序由河道砂岩相变为决口扇或泛滥平原;泥质条带发育的砂岩为曲流河道砂岩。而相对较薄,发育较多泥砾并且波状层理发育的河道砂岩为决口扇上的网状决口河道。在沉积相识别基础之上建立了不同微相类型岩心和测井识别标志。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将扶余油层一二组划分为三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五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自下而上命名为FII2, FII1, FI3, FI2,及FI1)。旋回的划分通过总结研究区河流相旋回界面识别标志,同时考虑旋回内沉积相序的叠加样式进行。一般旋回内部沉积相序的叠加样式为河道砂岩→决口扇/冲积平原泥岩→富含钙质结核的古土壤;而厚层、稳定且在一定范围内展布的泥岩以及孤立河道的出现是基准面上升期高可容纳空间的反应,可以作为旋回内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在对比过程中,选择稳定的标志层并应用等高程法进行对比,从而建立了扶余油层钻井等时地层对比格架。最终在等时地层格架内总结沉积相垂向及平面展布规律,最终建立研究区沉积相模式为远源曲流河沉积体系。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储层物性统计,预测有利储集相带。研究认为勘探的有利储集相应该以较大的决口河道、规模较中等或较小的曲流河道为主。同时确定有利勘探层位应该以旋回FII1, FI3, FI2为主体。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23
  1.1 选题背景  10-12
    1.1.1 选题背景  10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0-11
    1.1.3 工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2
  1.2 研究理论基础  12-20
    1.2.1 层序地层学的总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3
    1.2.2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5
    1.2.3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15-20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0-21
  1.4 完成的工作量  21
  1.5 主要结论与认识  21-23
2 区域地质特征  23-30
  2.1 构造单元划分及区域构造特征  23-26
  2.2 地层特征  26-27
  2.3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27-28
  2.4 石油地质特征  28-30
3 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与成因解释  30-47
  3.1 岩心描述与测井相划分  30-35
    3.1.1 岩心描述  30-32
    3.1.2 岩相特征  32-35
    3.1.3 测井相划分模板  35
  3.2 沉积相及沉积微相划分  35-47
    3.2.1 沉积微相类型  35-44
    3.2.2 取心井单井相分析  44-47
4 层序地层分析  47-65
  4.1 扶余油层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47-54
    4.1.1 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  47-52
    4.1.2 基准面旋回的确定  52-53
    4.1.3 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  53-54
  4.2 基准面旋回对比  54-59
    4.2.1 标志层的选择  54-55
    4.2.2 河道砂体的对比技术  55-56
    4.2.3 基准面旋回对比  56-59
  4.3 扶余油层一、二组层序格架特征  59-65
    4.3.1 单井层序特征  59-62
    4.3.2 连井层序格架特征  62-65
5 沉积相分布与沉积模式  65-75
  5.1 河流沉积体系垂向演化及平面展布特征  65-69
    5.1.1 沉积相垂向演化特征分析  65-67
    5.1.2 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分析  67-69
  5.2 沉积演化特征  69-75
    5.2.1 物源方向的确定  69-71
    5.2.2 沉积演化特征  71-73
    5.2.3 沉积相模式  73-75
6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75-81
  6.1 储层成因类型与储集性能  75-76
  6.2 已知油层分布规律  76-77
  6.3 有利储集相带分布  77-81
7 主要结论与认识  81-83
致谢  83-84
参考文献  84-86
附录  86

相似论文

  1.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2.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3. 方正断陷三维区宝泉岭组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4.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5. 白音查干凹陷西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P618.13
  6. 胜利桩海地区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7.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地震沉积学研究,P618.13
  8. 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层序地层研究及有利区块优选,P618.13
  9. 杏南十二区SⅡ~PⅠ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0. 双城气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其在气田开发中的应用,P618.13
  11. 朝阳沟油田外围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及开发潜力评价,P618.13
  12. 辽河断陷欧利坨子油田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4. 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5.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优质储集体展布,P535
  16. 红岗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有利区块优选,P539.2
  17. 沈84-安12块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8. 陕北子长塌崖沟地区长4+5、长6砂体展布规律,P512.2
  19. 渤南洼陷沙四上段储层地质建模,P512.2
  20. 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P539.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