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研究
作 者: 陶怡
导 师: 章和杰;蒋烨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三缺口模型 内外均衡 政策搭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分类号: F822.0;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情况。尤其是自2007年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高企,较严重的内外失衡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新的角度继续剖析其深层原因。本文首先运用“三缺口”模型分析了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总体表现,重点分析了“投资储蓄缺口”和“财政收支缺口”中各指标的形成原因后,在分别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三缺口”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内外失衡的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选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剖析内部均衡的“投资储蓄缺口”和“财政收支缺口”;运用修正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针对不同扩张力度下的财政政策对我国内外均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7-9 1.2 结构与主要内容 9-10 1.3 研究方法 10-11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1-12 2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12-23 2.1 内外均衡政策相关理论回顾 12-15 2.1.1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12 2.1.2 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理论回顾 12-15 2.2 内外均衡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15-21 2.2.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目标 15 2.2.2 内外失衡原因分析 15-18 2.2.3 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研究 18-21 2.3 总结与启示 21-23 3 三缺口模型下的内外失衡分析 23-36 3.1 内外失衡的总体表现 23-24 3.2 内部失衡的具体表现 24-34 3.2.1 储蓄 25-29 3.2.2 投资 29-31 3.2.3 财政收入 31-33 3.2.4 财政支出 33-34 3.3 小结 34-36 4 篮子货币制度下货币政策绩效研究 36-46 4.1 理论框架 36-37 4.1.1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36 4.1.2 货币政策绩效分析框架 36-37 4.2 实证分析 37-45 4.2.1 变量的选取和说明 37-38 4.2.2 变量平稳性检验 38 4.2.3 实证分析 38-45 4.3 小结 45-46 5 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绩效研究 46-58 5.1 理论框架 46-50 5.1.1 经典M-F 模型的假设前提 46 5.1.2 已有的模型修正 46-47 5.1.3 本文对模型假设条件的扩充 47-50 5.2 扩张的财政政策绩效理论分析 50-54 5.3 实证分析 54-56 5.3.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5 5.3.2 实证分析 55-56 5.4 小结 56-58 6 内外均衡政策搭配 58-62 6.1 宏观政策工具调节方向 58-59 6.1.1 货币政策 58 6.1.2 财政政策 58-59 6.1.3 汇率政策 59 6.2 政策搭配方案 59-61 6.3 不足及后续研究 61-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 66-70 致谢 70-7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1
|
相似论文
- 以国内价格稳定为基础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F832.6
- “三缺口模型”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案例,F124
- 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研究,F822.0
-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及影响研究,F832.6
-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F124
- 中国经济内部结构失衡和外部双顺差的关系研究,F124
- 人民币汇率低估与经济内外均衡,F832.6
- 探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之原因及相关对策,F832.6
-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内外均衡及政策选择,F124
-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研究,F832.6
- 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F822.0;F224
- 外部失衡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研究,F224
- 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修正,F061.2;F224
- 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实现,F832.6
- 国际收支失衡背景下中国贸易政策的转型研究,F832.6
- 论我国对当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F832.6
-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F224
-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探讨,F822.5
-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促进利率与汇率协调发展,F832.1
- 人民币国际化下内外经济均衡问题研究,F83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