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思考
作 者: 程霞
导 师: 赵新居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代价 低代价 社会发展 思考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内容和鲜明特征。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知不足才能知进取,成就背后的负效应对我们才更具有反省的现实意义,从而才能及时转变发展思维,调整发展模式,完善发展目标。鉴于此,反思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代价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同时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合理的对策,从而减少代价的付出。本文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对发展代价思考的目的是以求在科学的代价观指导下,在行动上以低代价的和谐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实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是本文的立论旨意所在。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章梳理了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学者丰富和深刻的代价思想,对社会发展代价的内涵,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两种基本类型及代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概括和阐述,以此作为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重要依据。第二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代价的新特征,代价付出的若干具体表现及代价付出的缘由,从现象到本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分析。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对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方法论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主要从科学的代价意识和落实行动,积极应对代价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思想上,我们要坚持科学的代价观,坚持发展的代价付出符合群众利益观;在行动上,适时调控代价,遵循合理的代价支付和补偿,以及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最终走低代价的和谐发展道路。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引言 8-10 第一章 社会发展代价关涉的一般理论 10-29 第一节 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理论渊源 10-17 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 10-12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 12-13 三 当代国外发展代价的研究 13-15 四 当代中国发展代价问题的探索 15-17 第二节 社会发展代价及类型 17-25 一 社会发展代价 17-22 二 社会发展代价的类型 22-25 第三节 代价与社会发展 25-29 第二章 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代价 29-49 第一节 我国社会发展的代价现状 29-38 一 作为“后发”国家的一般代价 29-31 二 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代价特征 31-32 三 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若干热点问题 32-38 第二节 我国社会发展代价产生的原因 38-49 一 认识论上的原因:认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38-40 二 价值论上的原因: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 40-43 三 实践活动的原因:全球化的影响与我国全方位的体制改革 43-49 第三章 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路径选择 49-62 第一节 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代价观 49-53 一 思想前提:科学的代价意识 49-52 二 价值指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2-53 第二节 落实行动,积极应对代价 53-59 一 适时调控代价 53-55 二 合理的代价支付与补偿 55-58 三 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58-59 第三节 必由之路:走低代价的和谐发展道路 59-62 结论 62-63 注释 63-65 参考文献 65-67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67-68 致谢 68
|
相似论文
-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 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G459
-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B038
-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 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TP18
-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D924.1
- 阅读教学多角度换位思考研究及实施方案,G633.3
-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探微,G633.3
-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D926.8
- 负面新闻报道研究,G212
- 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G21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