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凌濛初戏曲活动研究

作 者: 陈郑
导 师: 徐大军
学 校: 杭州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凌濛初 戏曲交游 戏曲评论 戏曲改编 戏曲校订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四个方面论述凌濛初的戏曲活动,即凌濛初的戏曲交游、凌濛初对戏曲的评论、凌濛初对元杂剧的改编和凌濛初对戏曲的校订。第一章通过理析凌濛初与沈璟、王骥德、叶宪祖等人在戏曲方面的交游,阐述他和吴江派的关系。第二章通过对本色当行、戏曲搭架、曲分三籁三方面的论述,阐述凌濛初的戏曲理论。在文词派繁盛的情况下,凌濛初坚持戏曲应该本色当行,显示了其对戏曲本质的独到把握。而他对戏曲结构和合律依腔的强调,则体现了凌濛初对戏曲场上性的要求。第三章在探析凌濛初推崇元杂剧的基础上,论述了他在编写“二拍”时对元杂剧的吸纳。一是“二拍”的正话、入话对元杂剧的改编,二是“二拍”对戏曲典故的引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凌濛初在改编过程中由于社会变化原因而对元杂剧内容、思想的改变,最后辨析“二拍”篇目中凌濛初所改编的元杂剧的版本情况。第四章考察凌濛初对《西厢记》和《琵琶记》的校订。凌濛初不满一些妄庸人对《西厢记》和《琵琶记》的大肆改窜,使之面目全失,致力于对此二剧的审订,表现出极力还原戏曲本来面貌的愿望。由于其校订、刊刻的《西厢记》更加接近原貌,已经成为目前校刊《西厢记》的主要版本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11
第一章 凌濛初戏曲交游  11-28
  第一节 吴江派概况及其与凌濛初的关系  11-13
  第二节 凌濛初严守沈璟的戏曲规范  13-16
  第三节 凌濛初对王骥德的继承与超越  16-21
  第四节 凌濛初与叶宪祖  21-26
  小结  26-28
第二章 凌濛初对戏曲的评论  28-46
  第一节 对本色当行的评论  28-35
  第二节 对戏曲搭架的评论  35-38
  第三节 对曲分三籁的评论  38-44
  小结  44-46
第三章 凌濛初对元杂剧的改编  46-72
  第一节 凌濛初对元杂剧的崇尚  49-53
  第二节 "二拍"正话对元杂剧的改编  53-58
  第三节 "二拍"入话对元杂剧的改编  58-61
  第四节 "二拍"对戏曲典故的引用  61-64
  第五节 "二拍"在改编元杂剧中的思想变化  64-67
  第六节 凌濛初改编元杂剧所据版本探析  67-70
  小结  70-72
第四章 凌濛初对戏曲的校订  72-82
  第一节 还原《西厢记》的本来面目  72-76
  第二节 对《琵琶记》的校订  76-81
  小结  81-82
结语  82-85
主要参考文献  85-88
致谢  88

相似论文

  1. 虽然一世为人妒,赢得千秋代汝哀,I207.3
  2. 杨恩寿戏曲研究,I207.3
  3. 凌濛初小说创作指导思想(小说观)研究,I207.41
  4. 关于《二拍》思想倾向的再审视,I207.419
  5. 晚明刻书的制造系统,G239.29
  6. 清代“《红楼梦》戏曲”探析,I207.3
  7. 莎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归化与异化,I207.3
  8. 《阿Q正传》改编研究,I210.6
  9. 浅析当代影视中的戏曲名著改编,J905
  10. 个体感性生命与社会群体秩序的艰难选择——试论凌濛初“二拍”的价值取向,I207.419
  11. 李渔对凌濛初的继承与发展,I207.41
  12.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13.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14.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1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16.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17.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18.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19.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20.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21.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