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经颅多普勒和颈动脉彩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雷曾辉
导 师: 涂秋云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神经病学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彩超
分类号: R74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联合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分析探讨其对VCI早期诊断和疾病基础病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1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及其详细的临床资料,并予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临床资料及评估结果,分成三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51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后认知功能正常(NoCI)患者33例。2同时行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三组颅内动脉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分级比较,并通过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量表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结果的比较,分析Vm、PI和IMT对VCI早期诊断和疾病基础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结果:1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左侧大脑前动脉(LACA)、右侧大脑前动脉(RACA)的Vm在V-CIND、NoCI、VD三个不同认知组两两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大脑后动脉(LPCA)、右侧大脑后动脉(RPC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Vm在三组两两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 LMCA、RMCA的PI在三组两两间均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ACA、RACA、LPCA、RPCA、LVA、RVA、BA的PI在三组两两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 IMT厚度越厚,则患者MoCA评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278,P=0.002)。结论:1大脑中动脉的Vm、PI及大脑前动脉的Vm与VCI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可能相关,Vm越低,PI越高,VCI的发生率越高,严重程度越重;2 IMT增厚与VCI可能相关,且其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3积极干预、治疗基础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减少VCI的发生、延缓VCI的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9
英文缩写注解  9-10
第一章 前言  10-13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6
  1 研究对象  13
  2 研究方法  13-15
  3 统计学分析  15-16
第三章 结果  16-21
  1 一般资料比较  16-17
  2 TCD结果的比较  17-19
  3 颈动脉彩超结果的比较  19-21
第四章 讨论  21-25
  1 VCI的病生和病理机制  21-22
  2 Vm、PI和IMT与VCI早期诊断和疾病基础病变进展的相关性  22-24
  3 课题不足  24
  4 展望  24-25
第五章 结论  25-26
参考文献  26-29
综述  29-42
  参考文献  36-42
附录  42-52
致谢  52-5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参与课题  53

相似论文

  1.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2. 不同级别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544.1
  3.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研究,R743.3
  4. 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9.1
  5.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相关生化hs-CRP和LDL-C的变化,R743.3
  6.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磷酸二酯酶4D基因SNP83多态性研究,R743.3
  7. 针刺下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及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245
  8. 针刺足三里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245
  9.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R246
  10. 音乐对脑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R741
  11. 针刺委中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245
  12.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睡眠结构变化,R749.1
  13. 经颅多普勒指导颈动脉转流管应用的临床研究,R743.3
  14.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及其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R743.33
  15. 颅内压与其相关因素关系的建模仿真研究,R741
  16.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R246
  17. 针药结合治疗眩晕—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研究,R255.3
  18. 针药结合治疗眩晕—瘀血阻窍型的临床研究,R246
  19. 针药结合治疗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R246
  20. 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40例的临床观察研究,R246
  2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ET-1、VEGF含量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749.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精神病学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