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足三里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 者: 谭宁
导 师: 程为平
学 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青年健康人 足三里穴 颈内动脉末端 脑血流动力学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连续检测针刺足三里穴时,受试者(健康青年)在不同时间点内颈内动脉(ICA)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探讨在不同时间点内针刺足三里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此穴位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受试者为青年健康志愿者10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2±3岁),既往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无晕针史,检测前身体无任何不适。在安静的环境下(室温25±1℃,湿度60±5%),受试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右侧,充分暴露左侧颞部。施术者用针灸针(针长40mm,直径0.30mm)针刺受试者双侧足三里穴,分别在进针时、行针时(针刺后15分钟)、出针时(针刺后30分钟)同时对双侧足三里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小幅度均匀地捻转,频率为2转/秒,行针15秒钟,以受试者有得气感(酸、麻、胀、痛感)为度,用TCD分别检测进针前15分钟、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10分钟五个时间点的左侧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分别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将数据录入SPSS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10分钟的Vd、Vm分别与针刺前相比较均显著增加(p值均分别<0.05)。2、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的Vs与针刺前相比较有显著增加(p值<0.05),但出针后10分钟Vs与针刺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3、PI、RI在针刺得气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分钟四个不同时间点的值与针刺前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在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三个不同时间点的值分别与针刺前相比较皆有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针刺足三里的不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颈内动脉末端(ICA)的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位可增加颈内动脉末端(ICA)的血流量。2、针刺足三里穴对颈内动脉末端(ICA)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有非常显著的后遗效应,提示针刺该穴对ICA有延迟治疗作用。3、针刺足三里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管的搏动指数有降低的影响,提示该穴对颈内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全文目录


目录  2-5
缩略词表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2
综述  12-35
  一、祖国医学对于脑的认识  12-18
    (一)、《内经》对于脑的认识  12-13
    (二)、脑的解剖结构  13
    (三)、脑的生理功能  13-16
      3.1、脑主精神活动  14
      3.2、脑主感觉运动  14-15
      3.3、脑主生命活动  15
      3.4、脑主记忆  15-16
    (四)、脑与五脏的关系  16-18
      4.1、脑与心的关系  16-17
      4.2、脑与肾的关系  17-18
      4.3、脑与肝的关系  18
  二、祖国医学对于血的认识  18-20
    (一)、血的概念  18
    (二)、祖国医学对于血的认识  18-19
    (三)、血的生理功能  19
      3.1、营养滋润全身  19
      3.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19
    (四)、脑与血的关系  19-20
  三、祖国医学对于经络和针刺的认识  20-23
    (一)、经络学说的发展  20-21
      1.1、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脉的记载  20
      1.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20-21
      1.3、《难经》对于经络学说的贡献  21
      1.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发展  21
    (二)、经络的功用  21-22
      2.1、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21
      2.2、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21-22
      2.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22
    (三)、脑与经络的关系  22-23
  四、现代医学研究  23-35
    (一)、现代医学对于脑的认识  23-24
    (二)、颈内动脉系统  24-25
      2.1、解剖  24-25
      2.2、临床意义  25
    (三)、关于TCD的应用  25-28
      3.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25-26
      3.2、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测  26-27
      3.3、正常与异常的频谱图  27
      3.4、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得现代应用范围  27-28
    (四)、现代医学对于针刺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28-35
临床研究  35-44
  一、材料与方法  35-36
    (一)、材料  35
    (二)、实验对象和环境  35
    (三)、实验方法  35-36
  二、实验结果  36-44
    (一)、受试者主观感受  36
    (二)、针刺足三里穴不同时间点颈内动脉经颅多普勒各参数变化结果  36-44
讨论  44-49
  一、取穴依据  44
  二、现代研究中,针刺与脑血管的关系  44-49
    (一)、针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44-45
    (二)、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  45-46
      2.1、关于针灸补泻手法  45-46
      2.2、关于针刺的刺激量  46
      2.3、对于针刺得气的初探  46
    (三)、关于针刺足三里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机理探讨  46-49
结论  49-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9
个人简历  59

相似论文

  1.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研究,R743.3
  2.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R246
  3. 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245
  4. 针刺委中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245
  5. 针药结合治疗眩晕—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研究,R255.3
  6. 七氟醚和异丙酚在妇科腔镜术中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614
  7.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颅内外支架成形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R743.3
  8. 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的评价,R589
  9. 电针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即时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R246
  10. 不对称性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R742.89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试验,R743.3
  12. 主动脉夹层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分析及TCD在脑部并发症随访中的应用,R747.9
  13. 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R246.5
  14. 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前后CDFI和TCD的价值研究,R743
  15. 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及P_(ET)CO_2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R614
  16. 艾灸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血清IL-1β、IL-6、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81
  17. 脑血管狭窄影响因素及TCD在检出脑血管狭窄中的作用研究,R743.3
  18. 氙气CT灌注成像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量评价的研究,R743.3
  19.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MRI、MRA、TCD、CT及颈动脉CDFI超声临床对比和相关性研究,R743.3
  20. 阿托伐他汀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R74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