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MC稳定化纳米Pd/Fe还原去除对硝基氯苯研究

作 者: 董婷婷
导 师: 罗汉金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Pd/Fe双金属 对硝基氯苯 催化还原
分类号: O6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硝基氯苯(p-NCB)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用于染料、农药和医药中,容易在水体中积累,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纳米零价铁(NZVI)还原去除p-NCB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但NZVI易于团聚成大颗粒,降低反应活性。在制备过程中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能有效提高纳米Fe0颗粒的分散性能。同时,将微量Pd负载于Fe0的表面形成纳米双金属,可以促进p-NCB的脱氯反应,降低毒性,提高可生化性。本研究通过XPS、TEM和SEM等手段对CMC稳定化纳米Pd/Fe双金属颗粒进行表征,利用其对p-NCB进行还原去除,并进行了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和反应机理分析。此外,还考察了反应中各因素对p-NCB还原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Pd/Fe还原去除p-NCB的反应发生在颗粒表面,颗粒直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反应活性越高,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加入CMC后,在静电斥力和位阻效应的作用下,颗粒分散性显著提高。除减弱物理相互作用外,CMC能够包覆在纳米颗粒表面,阻止金属表面高活性位点与周围的介质(溶解氧和水)反应,从而保持反应活性。相同条件下CMC稳定化纳米Pd/Fe对p-NCB的去除率为普通纳米Fe0的4.3倍。Pd在Fe-H2O体系中作为催化剂,可以吸收更多金属Fe0腐蚀过程产生的H2并将其分解为H,而H可以将p-NCB快速还原为对氯苯胺(p-CAN),继而分解为苯胺(AN)和氯离子(Cl-),实现p-NCB的氨化和脱氯。相同条件下CMC稳定化纳米Pd/Fe的脱氯效率为普通纳米Fe0的7.5倍。CMC-Pd/Fe体系还原去除p-NCB的影响因素有:Pd负载量、纳米Pd/Fe双金属的投加量、反应初始pH值、反应温度以及HA强度。实验结果表明,p-NCB的氨化及脱氯效率随着Pd负载量、纳米Pd/Fe双金属颗粒的投加量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反应初始pH值和腐植酸(HA)强度的升高而降低。CMC-Pd/Fe体系还原去除p-NCB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随着Pd负载量、纳米Pd/Fe双金属颗粒的投加量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反应初始pH值和HA强度的升高而降低。p-NCB的还原去除机理为:p-NCB与纳米颗粒接触后被迅速吸附在颗粒的表面。Fe0首先在阴极发生电化学腐蚀产生Fe2+和H原子,p-NCB在Fe0、Fe2+和H原子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0表面的催化剂Pd会吸收更多的H2,加速还原反应的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铁表面由于氧化作用形成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类物质,这些沉淀物覆盖在铁表面形成钝化层,阻碍并终止反应的进行。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7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1-13
    1.1.1 地下水污染概况  11-12
    1.1.2 水体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  12-13
  1.2 对硝基氯苯的治理技术  13-18
    1.2.1 物理法  13-14
    1.2.2 化学法  14-17
    1.2.3 生物法  17-18
  1.3 纳米零价铁还原修复技术的发展  18-20
  1.4 纳米零价铁还原修复技术的改进  20-26
    1.4.1 稳定剂CMC 的应用  20-25
    1.4.2 双金属Pd/Fe 体系  25-26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26
  1.6 本章 小结  26-27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7-32
  2.1 实验原理  27-28
  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8-29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8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8-29
  2.3 CMC 稳定化纳米Pd/Fe 的制备  29-30
    2.3.1 制备方法  29
    2.3.2 制备装置  29-30
  2.4 纳米零价铁的表征  30
  2.5 对硝基氯苯的去除  30-31
  2.6 反应产物分析  31
  2.7 本章 小结  31-32
第三章 CMC 稳定化纳米Pd/Fe 还原去除对硝基氯苯  32-43
  3.1 不同纳米铁体系对p-NCB 氨化和脱氯的比较  32-34
  3.2 Pd 负载量的影响  34-35
  3.3 纳米Pd/Fe 投加量的影响  35-37
  3.4 pH 值的影响  37-39
  3.5 温度的影响  39-40
  3.6 腐植酸(HA)的影响  40-42
  3.7 本章 小结  42-43
第四章 反应动力学模型  43-51
  4.1 不同纳米铁体系的表观速率常数  44-45
  4.2 Pd 负载量与表观速率常数的关系  45-46
  4.3 纳米Pd/Fe 投加量与表观速率常数的关系  46-47
  4.4 反应pH 值与表观速率常数的关系  47-48
  4.5 反应温度与表观速率常数的关系  48-49
  4.6 HA 浓度与表观速率常数的关系  49-50
  4.7 本章 小结  50-51
第五章 稳定化纳米Pd/Fe 去除对硝基氯苯的反应机理  51-61
  5.1 反应机理分析  51-53
  5.2 CMC 稳定化纳米Pd/Fe 颗粒的表征  53-58
    5.2.1 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  53-56
    5.2.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56-58
  5.3 反应产物的分析  58-59
  5.4 本章 小结  59-61
结论  61-63
  结论  61
  创新点  61-62
  建议  62-63
参考文献  63-7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0-71
致谢  71-72
附件  72

相似论文

  1. 煤粉再燃反应条件对NH3非催化还原NOx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X701
  2.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3. SCR脱硝反应器物理场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X773
  4. Fe(Ⅲ)EDTA催化还原中活性炭改性的研究,TQ424.1
  5. 疏水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其pH敏感水凝胶的研究,O631.3
  6. 铝系金属复合材料还原去除硝酸盐污染的研究,X703
  7. 铁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X701
  8. 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R783
  9.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O643.36
  10. 活性炭负载贵金属催化去除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初步研究,TU991.263
  11. 变截面烟道SCR烟气脱硝反应器整流装置的优化研究,X701.3
  12. CO为还原剂的脱硝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O643.36
  13. 改性蒙脱石吸附对硝基氯苯及六价铬的研究,X13
  14.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装置的冷模实验和CFD数值计算研究,X701.3
  15. 火电厂SCR器中流场的数值模拟,X701
  16. 壳聚糖交联温度和pH双重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O648.17
  17. 铈铬基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O643.36
  18. 光谱法快速测定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TQ352
  19. 深海细菌Martelella mediterranea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分析,Q78
  20. 可见光下掺Mo附Ag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O643.36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 > 催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