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上市公司收购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作 者: 黄扬杰
导 师: 陈岱松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上市公司收购 利益冲突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分类号: D922.29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一种“扫盘”的方式买入上海延中实业的上市股份。自从“宝安收购延中事件”之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立法部门、监管部门也在坚持不懈地为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做着努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实践中上市公司收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集中的问题就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证券市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上市公司的股东)不仅是股份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证券市场得以发展的动力。中小投资者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他们是上市公司股票保持流通性,股价保持稳定性的基础;其次,中小投资者是促进证券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如果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投资热情受挫,证券市场将难以健康发展。鉴于此,作者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本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法律规范分析、法律经济学等研究方法。为了找到解决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难题的突破口,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难题的经济根源,阐述了收购活动中各参与主体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必然性,以及造成利益冲突的原因,并以造成利益冲突的原因为线索,探寻规制利益冲突,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方法。本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上市公司收购所涉的两个基本概念及内涵,即何谓上市公司收购,何谓中小股东。第二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收购活动参与各方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并指出这种利益冲突是无法消除的,只能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加以防范。此外,第二部分还分析了各个收购活动参与主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经济根源(经济人品质)、诱因等(包括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其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直接原因——资本多数决等等。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上市公司收购时中小股东利益遭受损害的具体表现。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为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而设置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包括强制要约收购、目标公司控股东的诚信义务、独立董事制度、报告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法律责任制度、股东代位诉讼与直接诉讼制度等等,并简要指出了这些法律规范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五部分则以防范利益冲突为原则,针对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提出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报告、监管机构问责制度,中介机构行为规范和诉讼抗辩制度,更加全面的信息披露以及法律责任制度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导言  10-11
第一章 上市公司收购相关概念辨析  11-14
  第一节 公司收购的概念  11-13
  第二节 中小股东的概念  13-14
第二章 上市公司收购时强调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原因  14-22
  第一节 上市公司收购时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冲突  14-17
    一、收购方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15
    二、目标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15-16
    三、目标公司治理层、管理层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16-17
    四、中介机构、其他参与人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17
  第二节 各方利益冲突的经济根源  17-22
    一、“经济人”品质  17-19
    二、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9-21
    三、资本多数决  21-22
第三章 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有关的现实问题  22-27
  第一节 中小股东地位低下,在公司收购相关决策中没有发言权  22-23
  第二节 民营企业借“买壳上市”之机炒卖壳资源  23-24
  第三节 管理层收购的对价很低,对中小股东不公平  24-25
  第四节 收购以增发为目标,以“圈钱”为目的  25-26
  第五节 中介机构在收购前后扮演不同角色导致利益冲突,中小股东却无法援引有效的法律规范加以对抗  26-27
第四章 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述评  27-37
  第一节 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27-29
  第二节 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  29-30
  第三节 独立董事制度  30-31
  第四节 报告与信息披露制度  31-32
  第五节 法律责任制度  32-34
  第六节 股东代位诉讼和直接诉讼制度  34-35
    一、股东代位诉讼制度  34
    二、股东直接诉讼制度  34-35
  第七节 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总体评论  35-37
第五章 完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37-47
  第一节 完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总体思想路  37-38
  第二节 完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报告和监管机构问责制度  38-40
    一、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报告制度  38-39
    二、监管机构问责制度  39-40
  第三节 要求收购方和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  40-42
  第四节 健全中介机构行为规范和诉讼抗辩制度  42-44
    一、制定信息隔离制度的具体标准  42-43
    二、严格限制将信息隔离制度作为诉讼中的抗辩理由  43-44
  第五节 完善收购参与人法律责任制度  44-47
参考文献  47-5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1-52
后记  52-53

相似论文

  1. 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823
  2.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阻隔机制研究,D630
  3. 论我国董事自我交易的公司法规制,D922.291.91
  4. 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研究,D922.291.91
  5. 论公司并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D922.291.91
  6.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研究,G639.2
  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8. 上市公司重组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922.291.91
  9.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利益冲突规则研究,F832.51
  10. 城市拆迁利益冲突情境下主体的行为选择,C912.81
  11. 我国社会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研究,D61
  12. 公司反收购行为法律规制研究,D922.291.91
  13. 论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D632.9
  14. 论公司重整中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D922.29
  15.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研究,F832.51
  16. 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D630
  17. 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D922.291.91
  18. 论公司控制权交易中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D922.291.91
  19. 中国发展优先股制度研究,D922.291.91
  20. 责任保险人的抗辩义务研究,D922.28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企业法、公司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