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维汉双语背景中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案研究

作 者: 杨秀萍
导 师: 张立昌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初中汉语教师 维汉双语背景 个案研究
分类号: H1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在1986年提出来了一个重要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此后,很多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背景中,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对汉语课教师采取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汉语教学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中,它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自舒尔曼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背景中,以乌鲁木齐市46中三位教授汉语的维吾尔族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搜集、课堂观察、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汉语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容、汉语教师合理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及运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汉语课老师存在缺乏学科教学知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汉语老师汉语知识欠缺,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关于学生的知识了解的不多,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文化和周围环境等方面了解的少,明显缺乏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试图提出有利于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更好地发展的建议:提升汉语老师的汉语学科知识;完善对汉语老师的激励机制;创建优质的学校教研氛围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等。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本土化研究,能进一步丰富汉语教师知识的研究,为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做出贡献,促进双语教学中汉语课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以下是本研究的基本结构:第一章:导论。概述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论述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包括所研究的问题、调查设计、研究对象、研究现场、研究数据的收集、研究的效度和研究的伦理问题。第二章:维汉双语背景中汉语教师合理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第三章:三位教师汉语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描述与结果分析。主要从教学流程模式、具体教学表征的运用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知识三个方面分析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第四章: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结果与分析。第五章:归纳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22
  一、问题的提出  9-10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0-11
    (一) 研究目的  10
    (二) 研究意义  10-11
  三、文献综述  11-16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  11-14
    (二)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4-16
  四、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五、研究设计与方法  16-22
    (一) 研究的问题  16-17
    (二) 调查设计  17
    (三) 研究对象  17-18
    (四) 研究现场  18-19
    (五) 研究数据的收集  19-20
    (六) 研究的效度  20-21
    (七) 研究伦理  21-22
第二章 维汉双语背景中汉语课教师合理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  22-28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容  22-23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建构  23-24
  三、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合理结构  24-28
    (一) 初中汉语课的学科特色  24-25
    (二) 汉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建构  25-28
第三章 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分析  28-48
  一、课堂观察实录分析  28-42
    (一) 帕孜来提老师初一汉语课课堂观察实录分析  28-34
    (二) 热依汗老师初二年级汉语课课堂观察实录分析  34-38
    (三) 阿依古丽老师初三年级汉语课课堂观察实录分析  38-42
  二、对汉语课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  42-44
    (一) 教学流程模式分析  42-43
    (二) 具体教学表征分析  43
    (三)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知识分析  43-44
  三、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44-48
    (一) 调查对象  44
    (二) 调查方法  44-45
    (三)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5-48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结果分析  48-50
  一、汉语教师学科知识比较欠缺  48
  二、教师教学知识更新不及时  48-49
  三、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缺乏  49
  四、教师继续教育及激励机制不健全  49-50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0-56
  一、结论  50-51
  二、建议  51-56
    (一) 提升汉语教师的学科知识  51-52
    (二) 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52
    (三) 创建优质的学校教研氛围  52-55
    (四) 丰富教学资源  55-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  59-65
  附录1:访谈提纲  59-61
  附录2:学生的调查问卷  61-65
致谢  65-67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7

相似论文

  1.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2. 三位初中英语教师词汇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G633.41
  3.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G712.3
  4. 公办小学国际部课程开发改进的行动研究,G622.3
  5.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和使用物理情境的个案研究,G633.7
  6. 高一数学资优生数学学习的个案研究,G633.6
  7. 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个案研究,G633.7
  8. 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影响的个案研究,G521
  9. 影响力: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G420
  10. 农村“特岗教师”稳定性问题的个案研究,G451.1
  11. 乡村学校教育功能弱化问题的个案研究,G521
  12. 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G612
  13.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特征的个案研究,G623.5
  14.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G623.2
  15. 中学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G633.7
  16. 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策略研究,G635.1
  17. 高中生物教师课堂决策个案研究,G633.91
  18.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个案研究,G647.38
  19. 小学家长学校课程设计研究,G626
  20. 河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F249.24
  2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个案研究,G635.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